缩小收入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

2009-05-25 04:25左云珍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和谐社会对策

左云珍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为此,在当前情况下,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税收调节作用;加强打击非法收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力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收入差距;对策;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以最终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为进程,以共同富裕、成果共享为目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

一、现状

1、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垄断行业凭其垄断地位,占有并支配优势资源,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本部门职工高收入。根据统计资料,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1990—2005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行业之比由1.76∶1扩大为4.88∶1。

2、个体收入差距过大

资料表明:中式烹调师月工资为12587元,企业管理者的平均年薪为25万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资则低得多。2006年,陕西省一线职工人年均收入为13135元,比我省社会平均工资16918元低3783元。大部分企业一线职工的月收入在800至1000元,有的不足800元。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别是一线工人的3倍和6.4倍。

3、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资料显示,2005年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城镇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农村则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东西部内部收入差距也略有加大,其中东部收入差距最大,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43,分别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出20.1、9.6、9.2个百分点。省际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6年最高收入的上海市与最低收入的新疆年收入相差为10655元,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一半。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态势。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4∶1,呈持续扩大态势。统计显示,最贫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47.5%。10万亿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额。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如果把实物性补贴考虑进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5~6倍。

二、原因

1、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个人消费品的产出总量还没有达到可以满足所有人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程度。因此,有限的社会总产品分配过程中必然使一部分人不能满足。

2、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受地域限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东南沿海好于西部内陆,城市好于农村,造成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平衡。同时随着失业、下岗、农村人口失地、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应用普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都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城乡户籍制度不同不仅限制了农民工的有序流动,而且增加了农民工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收入。同时,由于人均占有公共资源不同,所享有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待遇和条件也就不同,有的方面表现相当突出。如: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等问题,目前也是法律上备受争议的问题。

4、再分配调节手段不完善、劳动者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收入差距扩大

据报道,目前,我国硕士生的月工资为4650元,本科生的月工资为2567元,大专生的月工资为1996元,中职生的月工资为1707元。依次递减幅度为44.8%、22.2%、14.5%,最高为63.3%。

三、对策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机会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保证。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每年新增就业1740万,其中新增非农就业170万人。当前,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日趋严峻。我国有着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价格在世界上非常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应以优先就业作为今后发展的最重要选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努力创造适宜中小企业生存的环境,从而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工业化进程中,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收入。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思想,要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

2、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制止收入失控的根本保证,既要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作用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又要发挥政府对二次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其中,税收无疑是一个最重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当前应建立和完善对高收入者在收入、消费、财产诸方面有效的税收调节机制,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尽快出台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

3、加强打击非法收入力度

市场经济要有秩序运行才会产生高效益,这个“序”,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法”。法的意义就在于用最低的社会成本最大可能的消灭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职能,彻底消灭各种权钱交易,健全各级举报监督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强化司法独立审判职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4、力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努力加大农业投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明确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同时,要深化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提高各类人才的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给予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某些不富裕的地区优惠政策,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缩小不同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通过以上有效途径,保证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并以此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使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缩小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辛向阳.和谐社会:一个中国式创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和谐社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