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专业设置 开创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

2009-05-25 03:32覃林忠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设置特色职业

覃林忠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面对市场需求,探索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在专业设置方面作出更灵活的应对,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以劳动就业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入手调整专业;发挥行业优势。实行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应更贴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设置专业应有地方特色。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优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或创业作准备的教育,只有把对人才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集中凝结在培养目标上,并据此对办学模式、办学体制、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内容等进行全面的改革,职业学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笔者结合合浦师范学校的实际情况,认为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作出更灵活的应对,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新局面。

一、以劳动就业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只有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设置专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各种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市场需求,没有市场就没有发展,没有办学特色就不会稳固,因此,必须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做到专业设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紧贴市场办学。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就是应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设置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增删或合并。例如,近年来人们教育观念转变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对幼儿教师和英语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合浦师范学校依托师范学校原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及时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英语专业,拓宽计算机专业,这既扩大了生源,又满足了市场需求,深受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此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预测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适时开设有特色的新专业,能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活力。在开设一个新专业时,应考虑新专业的辐射性及覆盖率,原则上宜宽不宜窄,尤其是一些超前专业,其专业口径更应宽些,以便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发展空间。例如,近年来合浦师范学校根据两广地区劳动就业市场需求,突破师范学校原有的专业设置,新开设计算机及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及维修、商务英语、文秘、会计、工艺美术等专业,拓宽了生源,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途径,为学校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根据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标志和活力之源。

二、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入手调整专业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相对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导致技术教育滞后,近年来出现了技工供不应求的局面,各地的大中型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十分短缺,急需培养。这引起了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顺应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人手调整专业,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突出能力的培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生产与经营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成型,给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发挥才能的广阔天地,也对其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与来自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行就业竞争,必然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竞争对手的挑战。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就业观念的改变,人们已不再终生固定于某一职业。因此,从业者应有宽阔的职业视野,健康的职业价值观,长远的职业计划及主动适应和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以便将职业的变化与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对此,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不仅应有超前性,更应考虑它的竞争能力。在进行专业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有利于毕业生加入劳动市场的竞争,培养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实力,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从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强弱等因素出发,对专业进行调整。例如,英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既是合浦师范学校的拳头专业,也是传统专业。近年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学校对主要课程进行了调整。加强了计算机维护、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等技能课程的设置,弱化了一些纯理论课程的设置。就业实践证明,毕业生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能主动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这为学生的择业、转业、创业奠定基础。

三、发挥行业优势。实行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应更贴近市场

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和美国合作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使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形成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办学模式,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之路迈进了新的一步。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其主要形式是双元制,学制2—3年,入学对象一般是相当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教学时间约70%在企业,30%在学校,学生免交学费,每月还可领到企业支付的生活津贴并享受法定的社会保险。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受教育者在企业以“正式工人”身份上岗工作,严格训练受训者掌握“怎么做”的技术;在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是让受训者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合浦师范学校也学习这种模式,只是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三年中,学生60%的时间在校学习,40%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

为保证新教育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合适的企业,企业则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和场所,制定合作教育计划,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赋予现场实际操作,既丰富了书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合作企业就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场所。因此,这种合作不仅适应了生产岗位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就业需求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称为成功的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福斯特指出,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校企结合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可以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是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教学模式。

四、立足本地资源,设置专业应有地方特色

一所职业学校是否有吸引力,有生存基础,主要是看其专业是否具有

特色。在生源竞争激烈、就业前景较为严峻的今天,专业特色就是生命力。因此,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时,就应考虑怎样使本校开设的专业有特色。

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不同的地域,其经济发展的进程速度存在差异,那种无视当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强求一致的做法,必然会抹杀学校的特色,阻碍学校的发展。专业特色除了应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外,在专业的教学管理上也应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呈现出鲜明的办学个性。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是专业设置的现实依据之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仅应适应社会的需要,还应考虑现实可能性,适应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这包括适应学校可能具备的物质条件、师资等,更重要的是与学校所处的地理、经济、社会等环境相适应,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相适应。例如,合浦师范学校地处南方沿海地区,该地区种植业、海洋养殖业、旅游业都很有发展潜力,那么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就应多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为地区的发展服务。

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而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步和匹配。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各地都在根据当地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化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切实做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

专业口径也要与社会职业分工情况相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社会分工程度和劳动组织形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再加上社会职业群体范围有大有小,因此,确定专业设置,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使之适应市场需求,才能造就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人才,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专业设置只有紧贴市场,职校教育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地做大做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设置特色职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医的特色
职业写作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爱的职业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