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跨国公司类教材的缺陷及教学改进

2009-05-25 03:32李长书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跨国案例

李长书

[摘要]跨国公司类教材是培养跨国管理人才的重要教材,但目前国内跨国公司类教材存在逻辑布局不科学、部分基本概念解释不清、理论总结不完善和案例设计不合理等缺陷。对此,相关任课教师可从教学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跨国公司教材教学改进

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缺口日渐突出,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高等院校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跨国发展的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各高校使用的关于跨国公司的教材存在缺陷。对此,相关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一、目前国内主要的跨国公司类教材介绍

(一)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跨国公司类教材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使用的跨国公司类教材有多种版本,根据教材名称和编著者国籍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头文字为“跨国公司”的国内教材、头文字为“国际企业”的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译著。

1、头文字为跨国公司的教材。直接以“跨国公司”命名的跨国公司类教材版本最多,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最常用教材。主要的版本见表1。

2、头文字为“国际企业”的主要教材。一些专家学者以“国际企业”为头文字编写了大量教材,其内容同样是介绍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也为一些高校教学所采用。主要版本见表2。

3、国外教材译著。部分国内专家组织引进和翻译了国外一些知名教材,对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把握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促进我国跨国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目前主要的国外教材译著有帕达克、石永恒等著的《国际管理》,包铭心等著的《国际管理—教程与案例》(第五版),巴特利特等著、赵曙明主译的《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第五版),约翰库伦著、赵树峰译的《跨国管理战略要经》,霍尔特等著、王晓龙等译的《跨国管理》(第二版)。

(二)跨国公司类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对象

跨国公司类教材是讲述跨国公司相关的概念、理论、经营方式、组织设计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财务管理以及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的教学用书,其中也涉及国内外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和趋势。跨国公司类教材的内容设置应紧跟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读者要求,既应体现出理论性和系统性,还应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跨国公司类教材使用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尤其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本专科和研究生,同时也可用于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法专业、MBA学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学习参考。跨国公司管理学类教材不仅应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跨国经营的素质与能力的需要,还应能够为读者进行跨国公司方面深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国内跨国公司类教材的主要缺陷

(一)逻辑布局有欠科学

跨国公司作为主要的跨国商务组织,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经济全球化环境,必须时刻以环境为基础来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介绍跨国公司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该体现出跨国公司的这种生存和活动的逻辑。但是国内教材在结构布局上与国外教材相比,绝大多数不能以战略为支点和主线来展开,要么将战略方面的内容安排在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后面,要么将跨国公司理论安排在战略、组织或经营方式等内容的后面,在布局上显得逻辑顺序混乱,前后脱节,不利于读者把握跨国公司管理活动的脉络,不利于读者融会贯通。

(二)部分基本概念解释不清

部分基本概念解释不清,例如,“跨国公司”概念的界定不明确。“跨国公司”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概念上,目前在教材中比较普遍的解释是:一种以一国或几国为基地,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但是,鲜有国内教材对其中的“基地”概念进行解释。“基地”应该指公司注册地或某种重要经营活动的集中地。另外,对于狭义的“跨国公司”概念(与狭义的跨国战略有关)的理解,国内教材不如国外教材深刻。在“跨国公司战略”和“跨国战略”的使用与解释上,许多国内教材也存在分不清、说不明情况。

(三)跨国公司理论总结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国内教材在对跨国公司理论的叙述上,往往只局限于基于贸易的与基于投资的跨国公司理论分类,主要是研究跨国公司为什么跨国经营的问题。对于最近几十年国际上关于跨国公司如何进行跨国经营和竞争的研究成果即“怎么办”的问题缺少介绍,理论总结不完善。即使对于大家普遍注重讲解和考核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内部化优势、内部化能力的解释也乏善可陈,这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于什么是内部化能力、如何培养内部化能力仍然知之甚少。

(四)案例方面的缺陷

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交流不断加深,国内各高校和老师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取得了很大变革,案例教学方法即是其一。但是国内教材在案例编写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种种缺陷,如案例不简练鲜活、案例与相关章节脱节、案例往往设在章节内容后面不具启发和引导性以及案例所附讨论题针对性不强或过于简单,等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

除了上述主要缺陷外,有的国内教材还存在国外人名和相关术语用词不统一、内容重复的问题。也有一些教材对我国跨国公司的介绍和分析不透彻,与前面的理论部分脱节等问题。

三、国内跨国公司类教材的教学改进

对于目前国内跨国公司类教材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除了寄望于相关的编著者百忙之中再接再厉,在再版中给予修订外,相关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改进。具体而言,教师可进行以下方面的教学改进。

(一)合理布局教学内容体系

相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所选教材的优缺点正确把握,适当参考国外教材,以跨国公司战略为主线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合理编写教案和讲稿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前后贯通,学生更易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战略思想,树立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观念与意识,有利于为我国企业培养战略性领导人才。

(二)重视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解释

“跨国公司”、“跨国战略”等基本概念是后续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对于学生深刻领会课程的重点难点、精确进行案例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概念应深入研究、科学界定。一些基本概念的狭义界定,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结合案例努力给学生诠释清楚。

(三)适当吸收前沿理论研究成果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跨国公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跨国公司管理和竞争方面更是成果丰硕,既涉及到中观层面的国家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管理,还涉及到微观层面的战略、组织结构、营销、财务、文化、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取舍,将这些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为他们走向企业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案例编撰设计和布局的科学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前期准备阶段,一方面应重视案例取材编撰工作,根据教学内容编撰具有鲜活性和简练性的案例,并为每个案例设计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案例布局方面,任课教师应尽量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或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前面安排案例预览或章前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教师在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更简单的穿插式举例对某些概念或理论加以说明。教师也可以在章后、节后择取合适的案例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跨国案例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