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导向 打造北海高职院校品牌

2009-05-25 03:32曾钰婷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北部湾北海经济区

曾钰婷

[摘要]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该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此。应以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导向,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实行教学教育改革,构建科学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北海高职院校品牌,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该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北海高职院校而言,应抓住机遇,积极筹划,以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导向,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服务的特点,体现可持发展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知名度的高职院校品牌。本文拟结合北海市实际情况,根据新一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功能方向、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就提升北海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打造高职院校品牌的策略作一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树立品牌意识,科学定位发展目标

教育品牌是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对于企业来说品牌代表产品制作优良、工艺精良、声誉良好,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带来特定的属性。对于教育来说,品牌是学校为教育消费者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学校优势资源的总合,是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其所谓品牌特性就是办学特色。

北海高职院校树立品牌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科学的战略选择,找准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定位。由于高职教育的特定职能,有受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影响和制约的市场特性,有基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相统一的基本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并非学术型、研究型,而要求在注重高等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职业性。

国务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后,北海市在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规划,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北海市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港口物流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港机械、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并重点加快推进以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的主导地位,努力加快广西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早日打造北部湾硅谷。北海市将以加大对各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作为重点。目前,中电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加快,冠德电子、永昶电子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出效益,2008年9月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63亿元,增长94.2%,成为拉动北海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近乎完整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在北海市生根、发芽、成长。打造北海高职院校品牌,应加强特色办学意识。紧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适当调查专业布局,加强应用电子技术、港口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等相关专业。尤其是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之外。可适当增加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在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上,应适当侧重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型人才,建立现代化特色职业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由此,可以使重点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区域经济增长点,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逐步形成北海高职院校在广西高职院校的品牌识别和特色优势。

二、创造品牌个性。构建科学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既是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其对高等职业学院品牌形象的树立具有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品牌个性的体现之一是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经济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应凸显自身的应用型特色,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宜贴近经济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一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学院与企业联合办学,做到教育内容和生产过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让企业了解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状况,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合约开设与职业岗位一致的实用课程,接纳学生实习并安排就业,从而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无形中使企业为学校走向市场铺平道路。这样,企业与学院紧密结合,学校可聘用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充当兼职教师,同时,学生定向培养,毕业后企业可择优录用,从而以良好的就业率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教育品牌,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劳动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从而寻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扩大社会认知度。目前北海工业园区等四大产业园区有大批如中国电子广西长城计算机有限公司、福达汽车等企业可作为北海高职院校办学的依托。

三是力促搭建“官、企、校”融合的管理平台。由政府牵头,根据提供资金的多少、从事经营或生产、培养人才或培训的侧重,形成多模式的合作,构建以公司为主或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

四是开放视野,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随着东盟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的拉动,中外资企事业单位落地北海的机会将日益增加,因此,北海高职院校也应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借助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放办学。可与外国同类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也可尝试中外3+1办学模式,毕业生毕业后获两国双专科文凭,还可尝试引进外国课程体系,力图做到国内联合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自创品牌与借名校之势相结合,使北海高等职业教育进入科学的品牌发展阶段。

三、确保品牌效应。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的品牌主要决定于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是学院最重要的财富,是学校完成教育使命和教育职责的重要依托。北海高职院校现有的职业技术类教师,主要来自普通教育的教师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因此,必须尽快健全职业技术类教师教育体系,以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的需要。可以组织精干力量,围绕广西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例如,经常开展职业岗位知识、技术结构的需求分析,从而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的具体内容。重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锻炼,全方位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队伍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动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区内外高职院校、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甚至国外

进行攻读学位、短期培训等脱产学习,把骨干教师逐步培养成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打造一支既有较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懂教学管理,又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适当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可选聘一些企业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普通高校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并不时根据教育任务变化和教育效果给予调整,使兼职教师队伍始终保持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逐步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专科重点突出、个人素质过硬、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是有别于精英教育的大众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其以培养被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设置合理的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应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开放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建构要随时跟踪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劳动组织变化,在办学过程中深入实际,与企业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开放的课程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专业。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实用”、“实效”为原则设置课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在启发讨论式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的自学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发展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估体系,优化“评教评学”、绩效评价,确保教学质量。通过优秀人才、特色教育及知名教师等因素使学院的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持证上岗必然成为我国就业改革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是进入职业的绿色通道。如我国大连职业学院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所,长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提供23个职业初、中、高级的技能鉴定和认证服务。因此,北海高职院校宜尽早与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沟通,寻求支持,争取成为本地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提高北海高职院校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确保品牌效应。

四、树立品牌形象,提商北海高职院校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感

职业学院的品牌形象是以学风、校风为主要形式的独特公众形象。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其浓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理念折射出来的名校品牌。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临各类大学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没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就会有生存之忧。北海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培育自己的品牌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树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技术学府”、“职业苗圃”的品牌形象:对内要融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特色元素,在师生中形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贡献力量的共同价值观、信念期望和行为模式。建设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使师生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使社会对北海高等院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提升北海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增加整体竞争力,增强考生就读的信心和招聘单位用人的信心。

猜你喜欢
北部湾北海经济区
北海北、南海南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