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改革和创新 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2009-05-25 03:32贺志明刘东南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职

贺志明 刘东南

[摘要]高职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新课程改革为趋向,以科学发展为目的,全员建设美好校园。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是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陈剑旄教授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这是该院全体教职工结合学院实际,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为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经典范例。全书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该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启发意义大,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概而言之,高职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新课程改革为趋向,以科学发展为目的,加强改革与创新,全员建设美好较园。

一、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高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我国经济振兴呼唤高职教育,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发展规模扩大,而且内涵建设也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各职业院校正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湖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强校、专业兴校、质量立校、勤俭持校、特色名校为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协调发展为治校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法办学,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湖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一)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来源“五花八门”,文化基础各异,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而且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行为品质相对较低。一些高职生是抱着无奈的心态就读高职院校,往往在以前的学习中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较突出。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主观偏见,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所学知识觉得理论性太强,或者认为所学知识在实际中没有多大作用,因而常常逃课,还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高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增强的阶段,他们叛逆心理较强,容易陷于错误难以自拔。由教学实践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连自己都瞧不起学生,那么,等于瞧不起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难以将学生培养成长。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聆听学生的声音,看他们需要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他们突破自我设限,激发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

教师站在职业教育阵地的最前沿,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观念是实践活动的先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应打造一支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既懂得基本知识又掌握基本技能、既具有丰富经验又能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提供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是实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上下功夫,为生均经费和教师待遇的提高提供充沛的物质和经济支撑。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时代感强的特点,广泛宣传发动,在校报、广播、校园网站等媒体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通过新闻报道、专家点评、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习讨论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营造氛围。应以先进文化为典范。抓典型、树榜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转化为高职生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

四、以新课程改革为趋向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目标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

五、以科学发展为目的

高职教育要更好地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科学定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实践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其间的内在规律性,把宏观化的科学发展观化为微观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在效益中维持新的稳定,谋求更快的发展,做到“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工作不断、质量不减”,实现改革出效益,效益促改革的良性循环。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紧跟行业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组织职教集团,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确保高职院校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职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