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组织

2009-05-25 03:32陈作表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注意力教学活动

陈作表

[摘要]一节课能否成功开展,课堂的教学组织尤为重要。对此,教师可从备课、课堂组织方法、课堂环节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开展课堂教学组织。

[关键词]中职学生课堂教学课堂组织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开展,课堂的教学组织尤为重要。对此,教师可从备课、课堂组织方法、课堂环节控制等方面人手开展课堂教学组织。

一、备课

备课是策划好课堂组织的前提条件,其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四个环节。备教材,即应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把教材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并且通过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备学生,即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班级整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控制课堂的秩序。备教法,即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应根据课不同、学生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法。备教具,即上课前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讲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便于接受,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时间。因此,应了解目前能用得上的教学设施,并应熟悉其功能及能够熟练使用,避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效果。

二、课堂组织方法

课堂教学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还在于教师如何组织课堂。课堂组织也是一种艺术,一般而言,课堂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是认真听课、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注意力是在教学过程形成的,教师从一开始就应努力吸引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两点。

1、利用教师的精神状态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予他们一定的影响。对于时常与学生见面的老师来说,一旦精神抖擞、春风满面地出现在讲台上,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换一种精神状态,例如精神疲惫、满脸愁容,也会引起学生注意,但这种精神状态不能令学生振奋,其影响只能是负面的。因此,教师应打起精神上讲台,从一见面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也像老师那样,精神抖擞地专心听课。

2、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刚上课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会心不在焉,有的学生的兴奋中心还没有转移到这一堂课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不可急躁,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揣摩他们的心理状况,用诱导的方法。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例如,在上课铃响后,起立行礼,调整课堂秩序,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起立行礼,坐下来之后老师应当不慌不忙地组织教学,一边打开教案,一边观察学生,以自己稳定的情绪影响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再从容开讲。假如是乱哄哄的气氛,可以用精彩的开场白引起学生注意。此外,在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设问、提问、商量、讨论等,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创造的良好学习气氛

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情境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师生双方信息、感情的交流,乃至整个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标志是严肃认真、宽松和谐、生动活泼、乐教乐学。创造这种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般而言,气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可能制约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有:课室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修养、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年龄及性格特征,等等。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平时就应做好以下工作:指导学生将课室好好布置一番,使其成为既适合于教与学,又能启发、激励学生成长的环境;多与学生接触,培养师生之间的情谊,密切彼此的关系;注意自身思想情操和知识技能的修养;明确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并且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应有仔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做到切合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使他们觉得学有益和乐于学。注意处理好有上述问题,将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认为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性,因而学得就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激发学生兴趣可参考以下做法:

1、巧设悬念,善于诱导。悬念,能使人们产生追踪心理,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期待。在教学过程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老师讲课过程巧妙地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表扬鼓励,多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果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表扬,他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以适当的表扬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一个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一次练习课上,笔者让一位平时不太喜欢说话,说起话来又不十分顺畅的学生,就某个知识点提出他的理解意见。起初,他说话吞吞吐吐,说着说着渐渐稳定下来,话也说得比较通顺了,尤其是谈出了较好的意见。对于他的这种表现,笔者充分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得到鼓励后心情是兴奋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也由此被带动起来。

(四)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全体学生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人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通过提问、讨论、练习、实验,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与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动脑筋,动口动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教学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做法上怎样才能更有成效,更能使学生变得自觉主动,则需要教师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提问不应是简单的“是不是这样”、“懂不懂其中道理”一类的问。因为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可以随便应付,或者回一个“是”或“不是”或者“懂”或“不懂”,可以不动脑筋,因而兴趣不大,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提问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希望学生答什么、怎么答。通过问答,要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又如讨论,如果只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自然是“参与”了,但却不活。有的老师则有意提出一个两难、两可的问题,或者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争论。有的老师则把本来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变为师生一同商讨,把教师也摆了进去。可想而知,这样的讨论势必是热烈的、活跃的,学生的参与感也是很强的。总之。只要练习安排得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就会更强。

三、课堂环节控制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热情、默契的配合。客观事物千变万化,课堂教学也总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对象,上课时的情境等诸因素的不同,教学活动便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对此,教师应懂得控制课堂的节奏。

(一)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重点、主次要分明

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重点内容,应重锤敲打,精雕细刻;一般内容,一语带过,忍痛割爱。这样,就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自然就会形成鲜明的节奏。

(二)课堂气氛张驰有度

课堂教学中,应讲究“张”与“驰”的巧妙配合。其实,一堂课就像一出戏,应有使人平心静气的舒缓场面,也应有使人紧张振奋的高潮。正是这种平缓与高潮的交替出现,才能扣人心弦,产生真正的节奏。课堂中,如果整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舒缓气氛,学生必然感到索然寡味、无精打采。相反,如果整节课都是激情洋溢、精神振奋,学生也会因此过度疲劳,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三)注意控制课堂教学速度

上课的速度应该有快有慢,有行有止。错落有致,才能形成鲜明的节奏。太快,学生一会跟不上;太慢,学生又容易走神。一味地讲解或思考,学生大脑没有得到适当休息,容易疲劳;停顿太多,或停顿时间太长,又破坏了一堂课的完整性。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节。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注意力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让注意力“飞”回来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