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法在哲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等

2009-05-25 03:32胡春惠等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板书多媒体教学课件

胡春惠等

[摘要]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它是将学生引入新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哲学基础知识课的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应用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哲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导入法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精彩的导入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懂难学,对学好这门课没有信心。为此,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由难懂变为易学,由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以导人作为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就哲学教学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应用作初浅探讨。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引新导入法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例如,在哲学基础课中,在上完第一章准备上第二章内容前,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第一章我们一起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且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个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是怎样联系在一起又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温故知新导入法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在哲学基础知识课中运用该法,一方面复习了旧课,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模拟表演导入法

模拟表演导入法是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教师针对表演内容设问,从而导出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如在学习“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由一位学生扮演“算命”先生,模拟扑克算命、看手相知姓名等骗术,另一名学生前去算命、看手相,其他学生注意仔细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设问:算命先生骗人的秘密在哪里?算命先生骗人屡屡得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分析总结导出本课内容:在现实中,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性质。那么,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怎样?我们应如何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呢?这就是我们这次课要讲授的内容。模拟表演导入法通过满足学生“突出个性,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故事导入法

当前的中职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文化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限,而哲学又是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懂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导人时,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上课时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书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例如,通过寓言“自相矛盾”的故事导出“辩证矛盾”的概念;通过“老外学汉语的趣事”导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米杰扬的汤”导出“学会掌握适度原则”;通过“佣人买苹果”的故事导出“归纳和演绎”。这些妙趣横生而又包含哲理的故事,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歌曲导入法

上新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旋律优美、令人振奋的歌曲,能让学生放松心情,身心愉悦地接受老师传授给他们的新知识。例如,让他们欣赏歌曲《说句心里话》,欣赏之后提出问题:歌中的“我”为什么不在家与父母、与妻子共享天伦之乐,而要当兵扛枪呢?以此引出“国”与“家”的联系,接着进一步说明不仅“国”与“家”有联系,客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跟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辩证法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讲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个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描绘了我国社会的变化,这能否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应该怎样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种导入方法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漫画赏析导入法

漫画赏析导入法是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跟所学内容又密切相关的漫画,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分析思考。从而导人新的学习内容。如可以让学生欣赏漫画《画鬼从何处取材》、《各人心目中的上帝》,同时设问:意识的本质是什么?错误的意识是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而导入“意识的本质”这一内容。让学生欣赏漫画《我应先吃第七个饼》,同时思考问题:没有前面六个饼“垫底”能有第七个饼的饱吗?导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一学习内容。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通过这种导入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他们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名言警句、诗句导入法

名言警名、诗句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诵读一些富有哲理而又是他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诗句导入新内容的方法。例如,让大家齐声背诵孟子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为。”朗读完毕,教师设问:这些名言警句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导人相关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引用陆游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少,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我国古代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导入“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这一内容。这种导入方法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文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名言警句、诗句导人法教师若使用得当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做到精心设计,使采用的方法起到联结前后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就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问题与对策韩圣兰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既有多媒体教学自身的问题也有新课改问题。包括新教材与新课件的协调和配套问题。本文试图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思政课意义问题对策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实效。随着新编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试图对高校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问题与对策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高校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点和信息量。多媒体课件本身是信息整合体,包含了广泛而综合信息,尤其是跨学科(多学科)信息资料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兼容于多媒体课件之中,可以展示许多在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和信息资源。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

第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领悟教学内容的能力。由于多媒体教学多采用图、文、声、像兼容于一体的课件,用具有幽默感的动画来刻画抽象理论,使这些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直观而便于接受和理解,能够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课件,既可节省板书时间,又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向学生高效地传授课本知识,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

第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适当穿插一些时事资源,结合课本知识的分析来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加必要的知识量,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解力。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编多媒体课件在最近几轮课改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其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适当的板书教学被取消。由于新编多媒体课件覆盖全部教学内容,加之为了保持多媒体教室的卫生状况。一般要求这类教室禁止板书。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必要的。完全替代传统板书教学,这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做法。我们赞成多使用这类课件,学生也很喜欢这类形式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内容仍然离不开板书,时常穿插一些板书。这是非常必要的。可时下的多媒件教学完全取消了板书教学,这种状况只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显示形式。由以黑板转为以屏幕,其效果有时还不如板书教学的效果。

第二,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而疏于教材的备课。在实际教学中,有教师是从课件出发来讲解内容,而不是以课本为基础。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自己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这就失去了教师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和引导作用,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

第三,教师过于依赖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往往容易使课堂陷入呆板状态。失去必要的教学互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甚至可以说其上课就是在玩多媒体课件的“幻灯游戏”。结果导致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难以得到体现与发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无法进行教学互动,因而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机械单调地使用多媒体,极易限制教师和学生扩散思维训练。有些教师误以为解说清楚了课件上的内容就是讲课,学生误以为看看这类幻灯片就是上课,从而一味机械地重复多媒体课件,而没有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地理解课本内容。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因材施教,抑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第五,多媒体课件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现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各教学单位自行编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内容要求,五花八门。因而,课件质量令人担忧。有些多媒体课件质量欠佳,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误导学生的学习。

三、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高校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树立协同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加强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协同性,灵活多样地推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与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应灵活地补充其他教学手段,比如板书等,从而综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组织优秀教师来编写的课件。建设精品多媒体课件是必须的。这就不仅需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也参与进来,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涵及教学层次应有更深度的分析和把握,以发挥精品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质量的改革增加实力。笔者认为。不应按每一教学单元来制作精品cAI课件,而应将每个教学单元中需要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制作成精品素材,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需求再次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主性,让其能更充分地分析和把握教学内涵。

第三,树立互动意识,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建设。虽然思政课让不少学生觉得枯燥,但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变抽象内容为具象内容,灵活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应像学生那样学习和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并身体力行地做给学生看,师生一同思考,从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互动机制,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树立思想意识,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思政课的思想性。我们知道,思政课不是单纯的知识汇集,而是科学思想的凝结,因此,教师必须着眼于思政课的思想性。通过多媒体的具象展示,在老师的深入浅出讲解中,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现实道理,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思想上观看和学习多媒体课件。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关键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思想觉悟。教师要认真备课和教学,认真组织课堂多媒体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多媒体课件,不仅要编写出精品课件,而且要不断改进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板书多媒体教学课件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