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5-25 03:32刘利国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机械创新能力人才

刘利国

[摘要]本文在分析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教育环境、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教育方法能力培养

21世纪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形成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不断创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创新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抓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机械专业要保持生命力,为我国的机械工业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应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机械专业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我国机械工业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机械专业大学生存在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学习目标的片面性、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学习内容的狭隘性、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客观因素有:社会环境的约束性、培养模式的机械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呆板性、实验设备和内容的落后性。因此,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创新欲望、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创新兴趣、缺乏创新毅力、缺乏创新观察力、缺乏创新氛围。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得较为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二是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四是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成为成才的绊脚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士,与同学们交流。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强化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有一定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破除对创造性设计的神秘感,鼓励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激发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进发。

(三)淡化权威,平等交流

应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和“填鸭”式教育。鼓励个性,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激励学生勇于探索,自我求知。

(四)改革实验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加大实验课程中的创新内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通过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独立拟定实验方案,组成合作团队,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过程,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学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大学生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各类竞赛活动,和举办各种机械设计和制作竞赛。把创新竞赛活动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同时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作为国家机械工业的接班人,机械专业大学生将面对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必将承担更加艰巨的重任。因此,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机械制造水平,应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机械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调试机械臂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简单机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