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制作

2009-05-25 03:32吴世芬曾志励刘缓航蒋福德周艳萍李再彤曾兰丹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护理临床

吴世芬 曾志励 刘缓航 蒋福德 周艳萍 李再彤 曾兰丹

[摘要]为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护理知识,缩短从学习期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制作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制作

一、影像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护理学基础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而教材存在不形象、不直观的缺点,学生要想通过自学掌握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很大。而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和小组操作技术示范、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教师难以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反复示范讲解,特别是学生在课外练习遇到疑难时。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并解决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且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虽然护理操作技术还有VCD辅助教学,但内容陈旧,不符合教学的要求,不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也不方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笔者根据学生、学校、医院的实际情况,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编写录制了一套护理操作技术影像,并安装在触摸式电脑上,作为知识快速查询工具放置在实验室供学生随时使用,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解决了课外练习无老师指导的难题。准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影像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能起到辅助教师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影像编录时融入案例教学和护理实践情境模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避免单纯注重技术操作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影像制作的依据和特点

影像制作的依据是2007年卫生部对50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广西卫生厅2008年新制定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的操作标准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本次制作特别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注重护士仪容仪表、操作前后的评估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护患沟通,强调操作后的整体评价和用物的正确处理,增强护士职业防护和法律意识,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影像制作的方法和技术

(一)编写剧本。剧本内容包括每一项操作的目的、用物准备、流程、重点难点、注意事项、评价标准、情境设计、案例模拟,并配有操作解说词。

(二)培训演员。由我校近几年在广西教育厅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担任演员,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要求符合操作原则,动作准确规范、娴熟优美,充分展示护士风采。

(三)拍摄制作。拍摄前布置操作环境,准备摄影器材和操作用物。了解操作目的和要求,提高拍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编辑资料,配音合成,做到图文并茂,详细清楚。

(四)配置使用。整合编辑拍摄资料,安装在触摸式电脑上,并放置在实验室供学生随时使用。

四、影像制作的创新之处

(一)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和演示,使难以准确理解的动作变得形象,学生容易学习和记忆。同时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临床操作体验。通过建立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多媒体知识库,开拓了护理专业教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二)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影像制作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启发学生带着临床思维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技能转化为目标。学生可有选择性地快速接触相关操作知识,根据需要反复浏览播放,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无限制地反复讲解演示的问题。同时,每项操作均有评价标准,使学生通过自行测验及时掌握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影像制作顺应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以临床应用为目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等具体流程的实施;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技能。

(四)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多媒体知识库,能为护理专业学生和在职护理人员自学提供有力帮助,并实现资源共享,也可解决边远地区缺乏护理师资的问题。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应用于教学后。深受学生欢迎。只有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并及时纠正问题,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制作影像的技术水平,才能更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护理学护理临床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