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化安全

2009-05-27 06:16
世纪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史馆国家文化

德 赛

文化安全问题,存在既久,于今凸现。2003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决定,将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往,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资源,拓展了空间。这是机遇。但也带来危机,产生了文化安全问题。在西强我弱的文化态势下,西方文化凭借强势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作后盾,将思想意识理念无孔不入地输入进来。譬如,他们将其人权观强加于人,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美国的一个机构每年都出一个关于宗教问题的报告,无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成绩和进步,一再将中国列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国家”。一些西方国家在西藏问题上支持达赖喇嘛的分离主义,意在通过宗教和民族问题,达到“西化”、“分化”目的。

随着科技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我们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时,各种消极负面的东西也应运而生。“法轮功”也借网络肆意传播其歪理邪说,干扰、破坏党和政府正常的舆论宣传。“艳照门”中的不健康照片竟公开上网毒化社会空气。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践踏祖国语言、扭曲艺术价值、否定民族英雄、颠覆优秀文化等现象,以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观念和传统文化中消极、迷信的东西,通过网络得以传播。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包括神话传说、发明创造),被别的国家抢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产生于我国本来是无庸置疑的事实。我是源,他是流。哪晓得现在他们倒变成发源地、创始国了,而且通过国际组织予以认可,成为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瞠乎其后。正如《红楼梦》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人家把假的说成真的,原本真实的历史却变成假的了,我们似乎真的变成“甄士隐”(真事隐)了。这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危机。

大而言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文化安全也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物质文化安全,当前很直接地感受到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等,这是文化的经济基础。制度文化安全则包括国防安全、民族安全、国体政体安全等,这些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政治保障。思想文化安全可以看作狭义的文化安全,属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民族凝聚力的安全。它与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密切关联并渗透其中,是文化安全的核心。

以时空观视之,文化安全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吸收与防御的问题。即在古与今的关系上,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立足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而不是为了保护传统而良莠不分,固步自封;在中与外的关系上,坚持洋为中用,充分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用以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同时防御国外消极腐朽文化对我们的侵蚀。在作为时间、空间存在形式的全球化、网络化时代,主流价值文化与流行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雅俗、真伪、善恶、美丑等文化问题,都具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文化安全观,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问题,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文史研究馆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心任务。文史馆员中有许多文化领域的代表性人士,年高德劭,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可以在关注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作出应有贡献。由于文化门类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地扎扎实实进行工作。

最近,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注文化安全”的要求,以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如何过好中国传统节日等为题开展调查研究,具有示范意义。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文史馆馆员以推进文化建设为己任,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密切联系知识界、文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弘扬国学、塑造民族精神的引领作用,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资政咨询作用。这不仅事关文化安全大义,也是文史馆工作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文史馆国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王鸣放作品欣赏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贵州”的建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