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和认识事物

2009-05-31 02:31周景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9年37期
关键词:感性事物

周景明 陈 丹

写作时,许多学生感觉腹内空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此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他们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既空洞乏味,又缺乏生气,没有真情实感,更谈不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如何让自己的文章生动有趣并熠熠生辉?这就要求学生要“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平时对生活、对事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这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起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观察和认识事物呢?

一、观察和认识事物要细致全面。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正是观察事物要全面这个道理。例如: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进行写作时,曾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7篇不同的散文来。当时莫泊桑感到很为难,福楼拜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牛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不胜枚举,如果对这些细节仔细用心观察,就是写70篇散文也不困难。”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平时要留心生活、留意周边的事情。

有一颗仔细观察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我们写作的根本。很多事情我们见过听过想过,但诉诸笔端就显得不得要领。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够细致,不能有效地裁剪内容。同样是儿女远行、父母担忧的场面,有的人写得活色生香,有的人则写得干枯乏味。我们可以回忆:在听说儿女远行的消息后,父母的表情如何,语言怎样,他们又有哪些动作?于是,就有了母亲默默地帮你收拾衣物,条理有序地放好每一件小东西,还不忘左叮咛右嘱咐的场面。有时可能你的行李包装满了你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甚至最后不得不拿出一些东西,于是,也有了父亲深重地拍拍你的肩,说些意味深长的鼓励话语。我们要善于感悟生活的细微之处,笔下才会出现细腻的母亲、爽朗的父亲的生动形象。

二、观察和认识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也是观察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母亲善良、勤俭、细心、不舍、唠叨,所以,就有了你的行囊永远是“你厌烦”的鼓鼓囊囊;所以,就有了在你听来已是“废话”的叮咛,这是母亲的特点,但也是母亲最朴实的爱。魁梧、严厉、爽朗、大气、拿得起大事、粗心,这是父亲的特点。所以,也就有了儿女的远行在父亲看来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所以,父亲可以与儿女畅谈未来;所以,父亲是我们心中坚强的男子汉。这是父母亲不同的特点使然。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使你笔下的事物独一无二,真正有自己的特色;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使你笔下的事物形象生动有趣。

三、观察和认识事物要注意顺序。看风景,要讲究远近高低;看动物,要注意头首四肢;看人物,要多角度观察。凡事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比如“黛玉进贾府”中“凤姐出场”一幕,黛玉见到的凤姐是这样的:“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头上写到项上再写到裙边,从衣着写到长相,层层展示,这样就将一个一身珠光宝气、尽显贵态的美丽精明的贾府当家人的形象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了。

四、要有适当的想象和联想,这是观察和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步骤。不要产生这样的想法,有了想象就属于不真实的描述。要将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联系起来,事物的特征表象是客观的,而人的情感是主观的,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文章。一方面,由点想到面。比如,深夜,教师楼上闪亮的窗户,伏案的身影,我们可以想到宁静的夜晚,万籁俱静,孤灯独亮,老师许是在精心批改作业,或是仔细备课,偶尔还会传来“嗒嗒”的敲击键盘的声音,与黑夜谱出了和谐的旋律,这样,也就将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另一方面,由事物的特点想到事物的精神,然后引申出更高层次的内容。比如,观察梅花,可以想到它的不畏严寒,可以想到它的一身傲骨,更可以想到它的“疏疏淡淡,终有一番情致”;观察竹子,我们可以由它的直立想到做人的正直,我们也可以由它的小节想到做人要有气节……总之,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有了观察,我们可以说是对事物有了全面了解,但要想诉诸笔端,还需要我们有深刻的认识。有了认识,才会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才会有鞭辟入里的见地,才能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而做到观察和认识的统一也就成了必然。例如:第谷:20年详细记录行星公转位置。(感性认识)开普勒:刻苦计算提出太阳系行星的三大定律。(理性认识)牛顿:致力研究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思考和计算,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理性认识)为什么第谷不能得出理性认识来呢?这启示我们,拥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不一定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眼睛是无法观察到的,这就需要思考,需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这也是开普勒和牛顿成功的奥秘。倘若我们对事物只做表面观察,不进行理性思考,就很难发现事实的本质、真相。

对于客观事物,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人生阅历、观察角度不相同,因此,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必定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认清事物本质的前提下,要有个性化理解。

善于发现生活,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你的文章才会有味道。当然,这里的见仁见智不是没有根据地乱说一气,我们要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进行揣测、推断,然后再做出结论。用我们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事物,用我们智慧的心灵去认识事物,我们的世界如诗如画。

猜你喜欢
感性事物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横竖之间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导写理性与感性
单独中的洞见
感性理性不拔河
春的消息(节选)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