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创造力的几何法则

2009-05-31 09:47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方形等量头脑

文 乐

中道原则

作家王蒙在谈到自己的处世准则时,提出了“中道原则”:这好比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具体的思路就是既不走短边,也不走长边,而是走对角线。

好一个“中道原则”。左顾右盼,不偏不倚,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性与人事的绝对化。

科学史上有个实例。对于光的认识,一直有两种对立观点:一是17世纪牛顿提出的“微粒说”,一是19世纪惠更斯主张的“波动说”。到了20世纪2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德不罗意根据麦克斯韦的磁说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说,明确阐述了光的本性是波粒二象性,是二者兼有的“光子”。德不罗意的思维方式正是“中道原则”。

中道,奉行的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提倡的“中和”或“中庸”哲学。其特征是灵活变通,适中为美。比如成语中就有:刚柔并济,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一张一弛等等。这些成语中都包含了朴素而深远的人生哲理。

“中道原则”,这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复杂性与多变多边性的巧妙方法。

方形模式

“在周长等值的四边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个数学命题,启迪了人的一种特殊的“方形”思维模式。

人才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依据“方形”而求得完美的过程。这正如拿破仑打的比方:军事家的智与勇犹如矩形的长与宽。最称职的统帅应该是其智谋和勇敢等量地向前发展,构成完美的正方形。

由此可以推论,一个科技工作者,其专业知识与进取精神应该等量发展:一个演员,其基本功与表演技巧应该等量发展;一个工人,其文化水平与技能素质应该等量发展。

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也必须强调“方形”思维。产品效益,是由数量与质量的两条边决定的,缺一不可,需要兼顾。

生活的需求与享受,同样也有“方形”思维的要求。一个进步的社会,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并行增长的。个人也一样,当我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及感官享受的同时,怎么能够忘却精神的追求以及心智的开拓?只有做到等量齐观与方形发展,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富有趣味与意义。

三角结构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兰道曾对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家进行过分类,并画了一张有趣的示意图:

兰道解释:图(1)象征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他们头脑敏捷尖锐、知识基础深厚,所以做出了重大发明创造。图(2)表示有敏捷尖锐的头脑但没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有一定发明创造的人。图(3)表示知识基础深厚,但头脑不太敏捷尖锐的人,大部分科学家属于此类,其不敏捷尖锐的思维被深厚的知识基础所弥补。图(4)是头脑迟钝而知识基础又单薄、一事无成的人。

的确,成功很像一个三角形,天赋是底边,社会环境和自身奋斗是两边,两边越大,其面积也就越大。天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天赋得以发挥,天赋也就如同遇不到阳光、水分、土壤、养料的种子,不能萌生出幼芽。然而即便有了再好的天赋和社会环境,如果放弃自己的奋发进取,也同样不能获得成功,因为缺少一边连三角形都构不成,何谈面积?所以任何一个成功者,一要善于利用天赋,二要把握机遇,三要努力拼搏。这三者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方形等量头脑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头脑对对碰
我的方形创想
哈哈果熟了
找准等量关系巧列方程解决问题
超级头脑训练营
头脑奥林匹克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
头脑奥林匹克
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