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应正确理解“心理问题”

2009-06-04 05:07宋春辉
体育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学体育课

宋春辉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包含广义的心理问题和狭义的心理问题。广义的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狭义的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严格地讲,“心理问题”应指狭义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区别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问题是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内的不健康心理状态,而心理障碍是属于不正常心理范畴,应该说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如何区别两者,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有心理问题的人两者是统一的

例: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另外,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判断的指标之一,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

2.内在的精神活动是否协调一致,有心理问题的人内在的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

人类的精神活动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并且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例:一个学生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诉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转为异常状态。

3.个性是否相对稳定,有心理问题的人个性相对稳定

例: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学生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迹。

三、心理问题的分类、判断及特点

从图1中可看出心理问题是在正常心理范围内心理的不健康状态。根据其症状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1.一般性心理问题

所谓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指有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现实生活、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案例:

(摘录)张XX,女,17岁,高中学生

学生自述:我怕见体育老师,不是真怕,是想见到他,可见到他时就心跳、脸红。我怕别人看到我脸红,所以上体育课时从不看老师,努力控制自己。结果,心里很乱,也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其实,我心里的事,老师一点也不知道。我最怕老师提问我,叫我做示范动作,怕叫我的名字,一叫我,我就心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原来还挺喜欢体育的,现在有点害怕上体育课了。

该例是性成熟期少女常见的“心理问题”,她心中第一次萌发了性爱,并把“爱”指向了老师。在我国,作为中学生,这种想法是不能被社会文化接纳的。虽然,这是发自人性的必然现象,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但从社会习俗和伦理学角度却是无法原谅的,这类心理问题是性压抑和道德冲突造成的。

2.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悲哀等)。

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于解脱,对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可疑神经症

可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它是心理正常与异常的边缘状态,此类问题应该及早去就医。

四、总结与建议

以上对心理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时,如果各位老师再回顾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曾遇见过的“心理问题”,再用上述的标准去重新判断一下,是否还认为是“心理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以为造成体育教师形成错误理解和判断的原因有两方面:

1.虽然一些老师在大学期间曾学习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但由于没有涉及心理咨询学或者变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认识也仅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而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以致在教学实践中错误地把学生的一些普通心理活动,都冠于“心理问题”之名。

2.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以及体育教学实践,发现几乎很少有学生因为体育课而产生心理问题,但在教学中,我们却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和判断,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在文化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而泛化到体育教学中,但由于一些教师没有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常认为是由于体育课造成的,这有些失当。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学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没有用”的心理学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