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失效现象

2009-06-08 08:03魏朋志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现象数学课堂教学

魏朋志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本文就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失效的原因及其反思和应对这些失效现象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失效原因;对策建议

Analysi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failure phenomena

Wei Pengzhi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are backward, poor conditions of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s not from the general sense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failure causes and failure phenomena of reflection and respond to these policy proposals in a bid analyzed。

【Key words】Failure;Suggestions

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数学教学主要框定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范围内,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现象大量存在。尤其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

1.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失效的现象原因及其反思

1.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课堂师生、生生“对话”的“温度”,忽视深度,具体表现如下。

1.1.1 把课堂“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回答问题”,课堂提问频繁、随意、欠科学性,出现“满堂问”的空洞热闹现象。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我们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活力四射”,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1.1.2 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数学学科性,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兴奋度,确实有很有帮助的。但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趣味性,一堂课以故事趣闻开头,以诗歌散文结尾,中间还夹杂着唐诗宋词,有的课中还做几个小游戏或一段小品剧。课堂“温度”到是高了,师生感情也很融洽,却忽视了数学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学生不知所云,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完成,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生成”体验了,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和发展当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1.2 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估甚至排斥教师的引导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就没有体现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教师忙于一个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忙于在各个小组间转悠,课堂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但学生能独立完成时让学生合作,能够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直接告诉结论;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这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估甚至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即失去了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职责,教学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1.3 联系生活实际过于牵强附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科学”,是“……科学语言和工具”,是“……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这就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所以,数学联系生活必须是自然贴切、合乎事实的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更不是一种时髦,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2.避免、消除和应对数学课堂教学失效现象的对策建议

2.1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2 加强知识量的积累;教师必须要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努力学习数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并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和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构造高效率的课堂。

2.3 撰写反思,提高数学教学反思能力;“数学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指数学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运用性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撰写数学教学反思。例如,这节课是否如我希望的?怎样用教与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数学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改变?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更成功,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课堂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必须在下面的课堂教学中避免或消除)。总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避免和消除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与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现象数学课堂教学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猜谜语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