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片断的反思与建议

2009-06-08 08:03黄惠萍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发音单词师生

黄惠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可是学生学得好像越来越没“味”道;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且这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听课偶得的一些片断来谈谈自己的反思和思后建议。

1.案例一:教师口干舌燥,学生舌头打转

记得在三年四班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一册第十模块Body时,我指着自己的嘴巴说:“Look, this is my mouth”,然后接着说:“mouth, mouth”大部分学生们在听完我的示范发音后,就把手举得高高的,一直嚷着:“Call me ,call me。”要求自己来读读这个单词。于是我请第一名学生站起来读,他的发音并不正确,读成汉语的“冒失”,我又示范了一次并纠正他的发音,直到他读准确为止。没想到第二个学生的错误和第一个学生一样,我只好再次经历了示范、纠正的过程。可是当第三位学生站起来发言时,同样的错误仍在继续。我没有再请其他学生上来读了,我知道了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会该单词的读音,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站起来发言,能不能得到我给的“Apple”章。我只好再次回到单词的发音教学,最后,那一节课只能是匆匆忙忙收尾,一些活动无法进行。

1.1 课后反思;学生缺少必要的模仿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模仿训练,总是不会读或读不准单词,只好用汉字给单词注音,导致开口便是汉语腔十足的英语。通过反思,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缺少足够和有效的认真听、准确模仿的训练。所以,尽管教师一遍遍地示范、纠正读音,他们仍会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

1.2 思后建议;培养学生准确模仿的习惯;众所周知,准确模仿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关键的一步。这是因为启蒙英语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对于语音教学尤其如此,学生模仿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的质量。为此,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按教学规律行事,切实把握好语音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以在三年五班教学同一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静听(教师的发音、磁带录音、多媒体课件中的有声文件)、然后细看(教师的口型、单词的拼写、词义解释)和跟读(轻声读、大声读;全班读、小组读、同桌读、个人读)。最后教师还列出几对类似音单词,用以指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发音时的口型变化,帮助他们仔细辨别相似读音的差异,如house/horse,listen/lesson,mouse/mouth等。由于有让学生听够看准,三年五班的学生在读时就没有再出现错误,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2.案例二:看起来真热闹,其实是瞎胡闹

在一些公开课上,好多的授课教师都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或者pairwork。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时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只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学生还没有开始讨论,活动就已经结束了;有的小组活动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抛在一边不理,这些都是为了片面的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应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有的小组看起来很热闹,其实都在那边用汉语高谈阔论,根本无心对话;有的小组为谁提问谁回答争得面红耳赤。如在上《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六模块Abitlties时,教师几次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一:教师布置任务:四人小组用Can you…?的句子谈论会做的事。于是四人小组开始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即如何操作、活动过程中具体的任务还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小组活动中浪费很多时间在分工和明确任务上,效果较差。

2.1 课后反思:“合作学习”真的只能是摆设吗?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我们进行课改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习的方式改变更多的体现在师生互动多,学生活动机会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平等的合作和交流。但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思索与实践。

2.2 思后建议;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与任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应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和具体的任务、制定了小组活动的计划,就会使得小组活动操作性更强,效果就会更好。如,教师预先制定好小组活动表格,即要完成调查表 (Make a survey),同时需用 “ Can you…?”来完成表格。每个小组成员既是采访者也是受访者。各小组领到表格后,只需填上人名就可以进行活动。当然在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先讲清活动规则并做好示范,也就是让学生明白该小组活动应该如何做,以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是以话题的形式来编写的,针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以任务驱动小组活动,这样才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效性。任务驱动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达到语言交流目的。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弹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的体现了在学习活动中运用语言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小组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了流于形式的小组活动。

3.案例三:生搬硬套教案,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一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Wheres the cat”,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在简单学习了句型Where is the… ?Its in/ on /under the …。”后,就直接开始了师生操练活动。教师把书放在课桌里问一个学生,“Where is the book ?”学生不知怎么回答,没办法,教师替他说出了“Its in the desk 。”师又把书放在书桌上和书桌下问“Where is the book ?”这时,个别聪明的孩子已经会用“Its on/under the desk。”回答了。可是,这时候教师没有顺势进一步示范,又忙着让学生两人一组操练起来。没过几分钟,随着教师的一声Stop,学生又开始了表演活动。老师让学生上台,一个学生把一支铅笔放在书里问“Where is the pencil?”另一个学生面红耳赤迟迟不语。教师急忙说:“Its in the book 。”接下来的表演,几乎都是教师焦急无奈地帮着问和答……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失落,没有参与的学生同样紧张,生怕老师叫到自己。

3.1 课后反思;不应为环节的完整而忽视现实;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会造成师生都紧张的局面,上面所说的案例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为了完成预设的环节就急急忙忙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试想学生连单词或者句子都不会说怎么去表演呢?而且,教师在发现了问题之后呢,不是去及时放慢脚步调整教学,而是一味地着急,一味地替代学生去说答案。

3.2 思后建议:灵活运用教案,遵循认知规律;

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或完全依赖教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有时我们必须根据现时情况对预定的环节做出修改,传授知识时更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再教时教师应在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句型“Wheres the cat?”“Its in/on/under the bag。”之后,接下来才做师生间的拓展训练。首先师要先做好示范。如:师将自己的书放进讲台桌的书包里,T:Hi, boys and girls,wheres the book?引导学生回答:Its in the desk。师接着问:Where is the bag?此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说:Its on the desk。 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进行二人问答,几次后,要求学生互换角色。最后可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可以讲此时的表演是“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总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时,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反思,那么我们就会有多一些教学的智慧,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我们也就能够引领得当,更富有成效。

猜你喜欢
发音单词师生
I’m a Little Teapot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