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09-06-10 05:30朱彩霞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朱彩霞 杨 磊

摘要:《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必须探索出先进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以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技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新增课程。它主要是结合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系统、全面地讲述建筑节能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供热空调系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系统运行管理和节能技术方面的新突破,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

通过《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树立起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观念,掌握建筑本体供热、空调等系统的节能技术及设计方法,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建筑能耗,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建筑节能技术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的特点,探索出先进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以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内容需要不断优化整合

1.《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要与新技术、新规范紧密结合

当前,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终端能耗折合成电力总计为20000亿度。其中,正在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总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一般都配备了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发达城市,夏季空调、冬季采暖与供热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0%~50%。因此,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延长不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及其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补充与新技术、新规范相关的重要内容,使课堂教学能够及时反映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新旧规范对比,深入思考新规范修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新规范的电子版拷贝给学生,供学生课外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2005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该标准对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并从建筑、热工以及暖通空调设计方面提出控制指标和节能措施。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改善公共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扭转公共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作出贡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对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但该规范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讲又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规范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重点讲解、课外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将规范的电子版拷贝给学生,并布置一些思考题,下次上课时提问。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十分显著。学生在进行《空气调节》等课程的设计作业时上手很快,应用规范也很准确。

2.《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要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对具体工程进行介绍和剖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第二章民用建筑节能时,可以增加国内首个超低能耗建筑——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关键节能技术的介绍。超低能耗示范楼坐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总建筑面3000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办公室、开放式实验室或实验台及相关辅助用房组成。该建筑通过在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自控测量等方面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将建筑的总能耗降低在三分之一以下。这个实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最新、最全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而且通过大量图片的配合使用,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外出参观、调研民用建筑中的空调及供热系统,并据此写出调研报告,对节能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所参观的工程应用了书本上哪些知识?所参观的工程有哪些做法较好?所参观的工程在设计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通过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工程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1.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迅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传播机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设备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能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时,由于体型系数这个概念较抽象,教师可以采用先介绍定义,然后进行动画展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体型系数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教师首先用动画描述一个正方形建筑的体积,然后将此正方体建筑各个面依次展开后可得到其表面积,即为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深入建筑工地,采集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认真地去发现、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介绍体型系数定义的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先思考建筑物的一些特殊部分,如阳台、飘窗等,哪些可以计算在外表面积内,哪些不能。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确定合理的方案。

三、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而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验方式,也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传统考试形式为单一的理论考试,而当前,人才培养已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结合。这种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

1.采用适当的考试方式

工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如果采用单一的试卷考试法,容易出现学生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工科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开卷考试与实验报告或课外论文相结合、专题论文等考试方式。《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属于专业任选课,适宜采取期末论文的考试方式,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2.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

为了改变“一考定成败”的现象,高校学生成绩可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总和为学生总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有课堂提问、考勤、课堂表现、笔记、大作业、平时考查、期中考试七个方面组成。期末成绩主要是学期考试,可以采用开卷、闭卷以及论文等形式,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来确定。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绩评定时应注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减小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成绩通常占总成绩构成的50%,平时成绩的具体分配应因课而异,总的原则是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设计为课堂提问占总成绩的10%,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5%,笔记占5%,大作业占5%,平时考查占5%,期中考试占10%。当然七个方面也可以改为六个方面、五个方面或者四个方面,具体由教师掌握,但至少应该有三个方面,不能太少,否则难以全面评价学生,有违素质教育宗旨,不能形成良好学风。根据笔者的实践,《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考试总成绩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定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包含四个方面,其中,课堂提问占总成绩的20%,考勤占20%,课堂表现占5%,大作业占5%。期末考试采用写论文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建筑节能论文,如果论文质量很高,能够被正式刊物发表,其期末成绩可直接评定为优。

四、结语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和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国家建筑节能力度不断加大,促使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建筑节能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也相应随之变化,因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随着建筑节能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这门课程以后还需要继续调整、改进、完善,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成为适应未来实际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高等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英.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4).

[3]黄六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圈,2007,(2).

[4]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

责编:博雅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