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 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9-06-10 05:30史妍维安丰勇马春扬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4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史妍维 安丰勇 郝 鹏 马春扬

摘要: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缩影,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高校只有创建和谐的校园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保证,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这个意识形态多元化时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明显增加,极易产生浮躁情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校园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转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所以,高校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对于积极主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和谐校园是一个安定、有序、各尽所能的社会的缩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当代大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能很好地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他们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反之,如果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蔓延或者任其发展,就会破坏和谐校园建设。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校内出现的一些现象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不相吻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认真探索,努力研究,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中不利于创建和谐校园的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涌入国门,不断冲击着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近年来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于是出现了许多与创建和谐校园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对政治缺乏热情;一些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上大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挣大钱;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思想狭隘,把个人发展和民族振兴分裂开来,认为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无关。

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弱化。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波及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一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薄弱,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他们对集体活动懈怠、无兴趣,缺乏集体荣誉感。

大学生人际关系僵化。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能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促进其学业进步。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家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了学校,因为同学之间一点儿小事就会争吵不休,甚至有时大打出手,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学生之间相互怄气,互不理睬,关系恶化;还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而产生嫉妒心理,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这些都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良影响,致使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班风学风败坏,整体素质下降。

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心理素质亟待提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思想、生活、学习方面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极小的挫折就会产生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三、以和谐校园的内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创建和谐校园,培养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公民,造就讲文明、懂礼貌、有知识、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高校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大学生应该坚定的信念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大学生立身的根本,是一种美德、一种自我约束、一种道德自律。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以诚信自律、做人诚实、做事扎实,形成健康的人格。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就业指导等。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和谐氛围。和谐的人际氛围可以给人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工作和学习。好的人际关系要求大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影响,如内向多疑、自私嫉妒、骄傲自大等,培养起良好的品德,待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谦和大度,理解包容。同时,大学生要善于处理好同学关系,对待师长不要阿谀奉承、失去自尊,同时又必须尊重师长。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大学生的爱校感情,要通过记校训、唱校歌、戴校徽等培养学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形成凝聚力,培育大学精神。同时,要形成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学风,激励学生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品质,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以和谐校园的理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思路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务实性的特点,表现为成功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交需求更加广泛。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择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同时,高校要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培养驾驭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和素质的提高上来,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另外,学校要积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载体创新。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和“闪光点”。一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做好校园信息网,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以真实情感为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真情实感,体现人文关怀。三是以贴近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实意办实事、做好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方法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首先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导性,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其次要有包容性。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更是如此。学校只有在承认并尊重学生思想多样性的基础上,才能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要善于面对错综复杂的具体情况,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以求得最大的包容性,继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再次要重视启发性。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他们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宣传和教育,希望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出结论,但又往往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看问题容易情绪化和片面化。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摆事实来讲道理,启发学生开阔视野,理性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要注重过程、讲究细节,通过渗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既可敬又可亲的形象,高校教师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缩影,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高校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保证,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明伟.把“以人为本”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J].探索,2004,(2).

[2]夏宏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J].江苏高教,2007,(2).

[3]乔翔.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

[4]徐学林.构建和谐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环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