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的喜雨

2009-06-12 05:18
慈善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村民

本刊记者

四月,四川多变的天气里。在地震重灾区绵阳和绵阳所属的平武县,人们看到来自香港的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区总经理黄绍基等一行12位先生女士。他们中一些人地震发生后不久就曾来过这里,再来这里时,他们的心情都很激动。他们走进绵阳的学校,那里曾留下他们的泪水,也留下了他们的爱、他们的祝福和希望。5·12汶川地震发生将近一年的时候,他们又来到那里,带来了周大福公司全体员工对同学们的亲人般地问候。同学们都高兴极了,和他们交流谈心,高兴地向他们描述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抓紧分分秒秒为同学们做好事,把电脑等教学设备送给他们。同学们把一枚枚志愿者的胸徽给他们戴在胸前。

2009年4月11日一大早,他们在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筹募部副主任王玲,四川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华的安排、带领下,赶赴平武县,考察那里受灾群众住房的灾后重建进度,实地看一看那里的受灾群众现在生活得怎样了。

平武的记忆

2008年7月3日,地震发生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曾随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救灾救济部主任张心国,范宝俊会长的秘书、总会办公室副主任董克林,在四川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华及绵阳市民政局、绵阳市慈善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到过平武。那次去平武,为的就是落实慈善救助资金如何帮助那里受灾群众重建被地震震毁的房屋。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向热心社会慈善事业的“周大福慈善基金”理事长郑家纯先生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款5000万元,郑先生明确提出,其中3000万元用于帮助灾区受灾群众修建被震毁的房屋,其余2000万元用于帮助修复那里被震毁的医院和学校。为慈善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澳门善明会“川澳同心委员会”这时也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款4987.9812万元,也明确指出,这笔捐款要用于受灾群众的灾后重建。

怎样遵照捐赠者的意愿,用好这近8000万元的慈善救助资金-呢?为此,张心国副秘书长代表总会与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张力,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华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用慈善救助款为受灾群众修建住房无疑是件大好事,可把这样的好事办好并不容易。倘若处置不当,甚至会使受灾群众感到不平衡、误解,乃至引起受灾群众与当地政府的冲突。后来,这种情况的确在有些地方发生了。8000万,不是一个小数字,可以为不少在灾难中的百姓解决很多问题。可相对平武18.7万受灾群众和大量倒塌、损毁的房屋,又是一个小数字。慈善救助是政府救助的一个补充,当时政府已经决定给重灾区的每个倒房户两万元的补贴。两万元显然建不起能够抗震的坚固而功能又齐全的新房,其余的建房资金要靠灾民自筹、向银行贷款和慈善的资助等几种途径解决。8000万元显然无法有效资助18.7万受灾群众,只能资助其中最困难的,公认最困难的受灾户,也就是那些没有能力自筹资金建房的困难户,这也正是慈善救助的特点,是捐赠者的要求和希望。

在省民政厅分管慈善工作的张力同志对灾区情况的了解是十分透彻的,对最困难的受灾群众进行重建住房的慈善补助是他极力主张的,他还提供了重灾区平武的情况,介绍说那里是羌族的村落,大都坐落在大山中,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村民的生活很困难,这次地震中的损失也是非常之大的。张力建议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个灾后重建项目落实在那里。张力也同时提出了他的担忧,他提醒说要确保那些没有得到慈善救助的百姓不产生疑虑,要使他们明确这笔资金不是政府拨款,而是来自民间的捐助,不平均分配人人有份的。

张力的建议很好,这正好符合捐赠者的意愿。张力的提醒也很重要,这是我们把这件好事办好的一个保证。第二天一大早,中华慈善总会一行人便根据张力的提议赶赴平武考察。

汽车开了近5个小时,才到达平武县城。走近平武,我们便真切地感到那里灾情的严重,房屋成片成片地倒塌,惨不忍睹;村落一个一个地被毁,触目惊心。有的村子已经被崩塌的山体整个埋在山下了,在那里驻足,一种撕心裂肺的悲痛便会占据整个身心。还好,被毁坏的道路好多都已经修复可以通车了,可有些路段,直到那时还要限制通行。我看到交通警站在山道的路边,紧张地盯着高大扭曲的山体,确保没有滑坡、塌方时,才允许汽车一辆一辆地通过。那时,余震还随时会发生,松垮的山体也随时会滑坡,县民政局副局长毛智轩开着的吉普车就被滚落的石块砸坏了右车窗的玻璃……

平武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面积5974平方公里。那里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山很多,最高的山海拔5588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600米,相对落差近5000米,地形崎岖陡峭,岩质破碎多样。地震前到那里,满目皆是绿树,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4%。水源也十分丰富,山涧的溪水晶莹剔透,随处可见。尽管经济还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相对来说也较贫困,可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居住着汉、藏、羌、回等12个民族的18.7万人。“5·12”大地震,使那里山水瞬间变了模样,遭受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全县25个乡镇249个村18.7万人全部受灾,3014人遇难,2647人失踪,32193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平通、南坝、石坎、水观等几个乡镇都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县里通往外界和乡镇、村落的道路差不多全毁了,交通、通信全面中断,供电、供气、供水等系统全面瘫痪。

在平武,我们看到、感受到巨大的灾难,也看到、感受到了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更为美好的希望。

在废墟上,在变了模样的大山之间,随处都能看到战斗在那里的济南军区装甲师指战员的身影。他们迷彩服军装,矫健的进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体魄,是那里一道新的、非常壮丽的风景。我看见他们在废墟上,正帮助百姓找寻还可以使用的檩条、木板等建筑材料。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就急行军赶到这里的解放军,曾不顾个人的安危与劳累,争分夺秒地抢救废墟下的幸存者,大山深处那个埋在废墟下120个小时的村民严加富就是他们发现并成功抢救的。后来,他们又帮助受灾群众在废墟中扒出许多可用的衣物,以减少百姓的损失,也使百姓更好地克服了当时缺吃少穿的困难。那时,他们又在帮助受灾群众自力更生、恢复重建。我看见一个小战士正高兴地帮助一位老乡烧腊肉,五花三层的腊肉在火苗上吱吱响着,散发着扑鼻的香味。想想地震刚发生那几天,为了给困在大山深处的村民送粮食,几百名战士,每人肩背手拎六七十斤重的大米、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一次次翻越还不时在滚落石块、泥土的大山,每天都要连走带爬地来回走50多公里的山路。后来,他们又每天24小时为疏散出来的受灾群众做饭,搭起了一批又一批帐篷使惊魂未定的百姓有了安身之处。我看见一个解放军战士爬上高高的刚刚竖立起来的电杆,为的是尽快让电流更快更多地通向那里;我看见筑路建桥工人已经在建新的桥墩,开拓新的道路了。大型机械的声响在山谷里回荡。5·12地震发生时,这里连接县城方向的涪江大

桥轰然坍塌,南坝镇一度成了“孤岛”。运送伤员、受灾群众、救灾部队和救灾物资的重任,全部落在一条只能装载10人的小渡船身上。5月16日,解放军空降兵某部在缺乏建材和工具的涪江边,砍伐5000多根山竹,填装6万多个石袋,并从倒塌的废墟中找来200多根木头和300多块水泥预制板,经过连续五昼夜奋战,在湍急的涪江上架起了一座160米长、近3米宽的低水桥,开始大量运送受灾群众和救灾物资,也为这里的灾后重建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看见受灾的村民们都安心地居住在帐篷里,周围还有帐篷集贸市场、帐篷学校、帐篷诊所。我看见一位老大爷正在自家的帐篷前切肉,说是要为晚饭再添一个酒菜: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正为女儿洗脸,洗得好干净、好漂亮;看见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他们一边走,一边背诵刚刚学过的课文;看见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正在帐篷前吃雪糕;看见和解放军战士走在一起的几位漂亮的女士、潇洒的先生,他们手里提着食油、衣物,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我还看到一些村民正在清理废墟中可以再利用的砖木,重建住房时这些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有的村民已经着手准备建造新的住房了。

中华慈善总会和四川省慈善总会的同志到那里,为的就是完成捐赠者交办的任务,资助那些房屋已经倒塌的特别困难的村民尽快把新房建好。他们先是在平武县城,在县上木板房的小会议室里,和县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细致的磋商,了解平武受灾群众住房灾后重建的规划、安排、进度,了解受灾群众当时的生活状况,征求县里领导同志对慈善救助资金使用的意见。经过热烈的争论,深入的探讨,大家初步认定把这8000万慈善捐款投向灾情特别严重的平通、南坝两个镇子的羌族少数民族聚集的村子。紧接着,慈善会的同志就和平武县副县长冯鲲等当地的同志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赶到平通镇、南坝镇实地考察。他们看到了村民原先住的地方,房子真的都损毁了,没有一间可以再住人了。他们徒步走到村民可能重新建房的地方,一边走、一边观察、一边商量。他们要帮助受灾的村民选一处最好的地方把新房建起来,要保证慈善捐款~分不少地用在这里。大家注意到了一面“明白墙”墙上有“救灾物资发放的公示”,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各村多少村民领取了多少方便面、菜油、大米、棉被等救灾物资。这里的百姓也说,政府和慈善组织给他们的物资,都能及时合理地分到他们的手里,他们都很感动,都想到应该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重建家园。

喜雨新房

雨下起来了,当地人都说这是一场喜雨,是开春以来这里的第一场雨,无论对庄稼还是对人都有好大的好处。香港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人和我们慈善会的同志们在雨中沿山路行驶,赶赴平武的平通镇和南坝镇。中华慈善总会援建“灾民新村”的项目就在那里实施。我望着窗外的路,揣摩在山区公路行驶的感觉,回想以前来这里的情景。比起9个月前我们来这里,平武的道路已经变得十分畅通、平坦,尽管是在雨中行驶,也比去年那次来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在白云和雨雾笼罩的大山下,远远地,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新的、正在建设并就要全部建好的羌寨。我们先到的是平通镇牛飞村,村口竖立着~个不久前刚刚建复的吊脚楼,上面刻有“走马羌寨”四个大字,吊脚楼附近,已经建好了几间颇具羌族民族特色的房子,我看见其中一间房子的门口,有三名妇女和一个孩子,其中两名妇女面对面坐在两个小板凳上,另一名站在她们中间,小孩儿则依偎在一名妇女的膝盖旁。她们在摆龙门阵,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安逸、轻松、幸福的笑容。

这次到平武,接待、陪同香港周大福代表团考察的依旧还是我们熟悉的副县长冯鲲和县慈善办公室主任毛智轩。冯鲲是省民政厅的干部,5·12之后,她主动请缨,在平武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来这里挂职。冯鲲是一位踏实、厚道、文静、思路清晰、情感细腻的女士,到这里后她即刻就与平武的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了。平武的人民都非常感激她,由衷地称赞她。因为,她自来到平武就没日没夜、东跑西颠地为建设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平武操劳,为这里的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上一次来平武,一身迷彩服、一身汗水的毛智轩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一个热情、体恤民情、浑身上下都进发着无限活力的男子汉。去年我们来这里时,平武县还没有慈善组织,毛智轩那时还是县民政局的副局长,地震发生那天,他曾徒步八九个小时,奔平通、南坝——平武震情最严重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就和县里的同志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的慈善办公室是2008年11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的。我听杨秀华秘书长介绍说,这次的抗震救灾,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地方慈善组织发展。5·12之前尚没有慈善组织的县市绝大多数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平武县慈善办成立前后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为平武的慈善救助,灾后重建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落实中华慈善总会这项8000万元的灾后重建项目,他们没耽搁一时一刻,及时深入受助镇乡仔细核对受助农户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培训l会,与受助农户签订重建住房的协议。他们对每个农户的慈善资助都做了详细的计划,不仅房屋的主体工程,连一些细小的方面他们都考虑了。比如,对一般农房的重建户,重修沼气池资助多少钱;改厨改厕资助多少钱;建材运输补助多少钱。在他们那里,我看到了有关这个项目的非常详尽、非常完善的资料。在与平武慈善办同志的接触中,我注意到,不仅这个8000万的灾后重建项目,他们做得非常细致、非常到位。其他所有慈善项目,无论资金多与少,他们做得都非常认真。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曾奖励、资助这里30名优秀教师,他们就积极配合中华慈善总会与捐赠单位,做了非常细致、深入的工作。很快“宝马爱心基金”的90000元人民币就如数发放到30名教师手中,教师高兴、学生高兴、学校高兴、捐赠方高兴,各方都十分满意。他们还落实了与四川省慈善总会合作的3000万元援建平武中学的项目,落实了贵州省400万社会慈善资金援建平武藏族乡敬老院的项目。2009年春节前,武汉市慈善总会“欣宜孤儿慈善基金”决定资助平武17名孤儿,北川1名孤儿,善款到位后他们即刻着手落实,很快18名孤儿就全都收到了来自武汉的救助金。4月份,“欣宜孤儿慈善基金”第二笔慈善救助款又到位了,他们也一刻不耽误地及时送到18名孤儿的手中。不久前,他们接收了北京凌云光子集团捐赠的210本图书。尽管数量不多,用钱计算价值也不大,可他们依旧十分重视。毛智轩主任亲自赶到成都接收,并妥善安排,及时发放给平通、南坝、石坎的三所小学。毛智轩对我说,他们没有权利不这样做,他们就是要这样认真对待每一笔慈善捐款,每一件慈善的物品。他们要丝毫不打折扣地为平武的百姓服务,把捐赠者的事情办好。

绵绵细雨中,周大福慈善基金一行人撑着雨伞,在冯鲲、毛智轩和镇上领导的引导下,走在村中铺满喜悦和希望的小路上。往村里走去,大家看到村民的新房尽管多数还在建设中,但主体工程大多已经完成,房子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外墙上大多都装饰着白色羊头图案,那是羌族房屋的特色。大家远望近瞧、仔细观察,都注意到,也一直认可,这一排排的新房,建筑质量都是一流的,应该是可以抗击大地震的。村民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无疑是很安全、很舒适的。

大家走着,忽然听到一阵欢快的笑声伴着敲击碗筷的声响传过来,循声望去,一位老人正和远道来的这一群陌生人打招呼,老人端着饭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们老少一家人正聚在一起,在尚没有装修,也没有装大门的房屋中吃饭。他们为自己能建起这么好的房子高兴,从心眼里感激党、感激政府、感激关心帮助他们的慈善人,感激香港“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澳门“善明会”的同胞兄弟姐妹。

雨还在下,不远处的一家人还冒雨在自家新建的房屋门前干活。5·12大地震之后,这里的村民忍着悲痛,很快就投入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艰苦劳动中。大家都交口称赞这里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考察了平通镇牛飞村后,周大福慈善基金一行人又来到南坝镇后坪社。在那里,大家看到了同样让捐赠者感到欣慰、感到兴奋的情景。大家还看到了这两个地方总体规划鸟瞰设计图,图上那美丽村庄就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了。

在平通一面正在修建的大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宣传广告,那上面有两行字,上面一行写着:灾难总会由进步来补偿。下面一行大字写着:平通明天会更好!

雨小了、停了。我拍下了雨后这里的小树、竹林,还拍摄了像是在向我们致意的小狗和母鸡。我们在湿漉漉的小路上走,看着这里雨后更加美丽的景色,感受着雨后这里更加清新的气息,忽然觉得来自民间的慈善之爱,不正像这春天的喜雨,已深深浸入这片有灾难更有希望的土地里吗?

猜你喜欢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中华慈善总会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走进云南大关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