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震撼

2009-06-12 05:18
慈善 2009年3期
关键词:埃克森美孚中华慈善总会

本刊记者

多次打听才找到四川地震康复中心绵阳地区分中心,这个“中心”坐落在绵阳的游仙区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是由三排板房和一个院子组成的。我要拜访的“中心”主任李礼我曾在北京见过。那是在2009年3月19日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那次会议宣布“埃克森美孚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康复救助项目”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听总会项目部刘红卫同志讲过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慈善项目。在四川灾区的时候,我接触过许多地震中的伤者,他们有的被截肢了,永远地失去了手臂、大腿,有的因为被砸中头颅,听力、语言、思维都出了问题。比起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亲友,他们是幸运的,但他们面对的困难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刘红卫她们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了。汶川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严重受伤,这些幸存者当中,很多人在手术后有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非常需要抓紧接受康复治疗。5·12地震发生后不久,在总会项目部几位同志的努力下,中华慈善总会就与美国福陆公司、香港职业康复治疗学院合作为四川地震灾区一线医院医疗及康复人员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帮助地震伤员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和相关心理辅导的培训班,相继为180多名医疗康复人员进行培训,并四次派境外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帮助灾区一线医院解决康复中心的实际问题。

慈善总会的这个项目为四川地震灾区提高医疗康复水平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为地震中受伤的百姓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总会的同志们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深知,灾区医疗康复培训需求还很大,那些已经得到及时治疗的伤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需要慈善施与援手。在这种情况下,总会项目部的同志与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系,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争取他们经济上的支持。该公司很快就决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约人民币200万元,资助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康复救助项目。

人们对埃克森美孚公司这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国际企业应该不陌生。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正式成立以后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即对患唇腭裂的孤儿免费进行矫治手术就是埃克森美孚资助的。正是这个项目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才有了后来中华慈善总会与美国“微笑列车”的十年合作,才有了十几万患有唇腭裂的贫困患儿得到救治的巨大成果。埃克森美孚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的合作项目,还有为吉林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提供救助的“生命之光”慈善医疗项目,这也是很成功很有社会影响的一个慈善项目。埃克森美孚公司还在环境保护、农民工技能培训、为农村小学增加基础设施以及慈善医疗、城市建设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慈善事业。在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等战胜重大灾难的关键时刻,埃克森美孚公司更是及时伸出援手。这些年,埃克森美孚公司只通过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捐款就超过了1500万元人民币。埃克森美孚公司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康复项目的启动是埃克森美孚对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贡献,是对5·12汶川地震中受伤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对灾区康复医疗工作的有力支持。

中华慈善总会这个慈善项目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对灾区康复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主要由他们来做,培训班的老师来自香港各大医院,这些医生都是利用自己的假期到内地为灾区学员上课,为了搞好培训,他们多次到灾区调研,与伤病员和医疗康复人员广泛接触,追踪参加培训的人员工作情况,帮助这些人员把在培训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们不但有着先进而丰富的康复治疗知识和经验,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着忘我的奉献精神,都富有世界上最甜美的慈善仁爱之心。

在这个康复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介绍了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康复救助项目共包括四个内容:主要是举办系列作业康复治疗培训班:支持四川绵阳5·12地震伤残人员康复中心建立作业治疗工作室及派境内外专业人员到中心工作3-6个月:支持北川县康复站建立作业治疗服务及流动社区康复队;支持严重上肢、下肢及手部创伤伤员二期外科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李本公会长还特别介绍了培训班的一些内容。这些非常具体的培训内容都非常人性化,非常有针对性,非常符合灾区的需求。会长的这些介绍令大家十分感慨,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到四川地震康复中心绵阳地区分中心采访时,绵阳包括北川、安县、平武、绵竹、什邡等极重灾区在内的30多名医疗康复人员已经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满载而归地返回工作岗位了。

我走进这个安静、整洁的“5·12地震伤残人员康复中心”,又看到李礼主任——这位使人能感到踏实、感到真诚、也能使人进发激情的医生。

谈到5·12地震伤残人员医疗康复救助工作,李礼明亮却浸含着疲惫与忧虑的眼晴里即刻闪出一种掩饰不住的感激之情。他说他们非常感激中华慈善总会、感谢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对灾区伤残人员医疗康复工作的支持。他介绍说,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四期系列作业康复治疗培训班,他们都派有关康复医疗人员参加了,接受培训的人员覆盖绵阳各个地区,特别是地震的极重灾区。我和李礼主任一边交谈着,一边走进板房里的康复医疗室,实地观察了他们的医疗康复工作,也接触了几位接受了培训的医护人员。一位正在帮助受伤女孩站立和行走的康复人员和那个女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们艰辛的努力和她们脸上流露出的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微笑使我的心有点发酸,但更多的是一股股从心底升腾起的暖流。李礼主任告诉我,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的许多都是北川的学生。我看到北川中学一个刚刚升入高中的女孩,她的左小臂和左手被砸后已经严重变形。她告诉我她们班有25个同学遇难,像她这样在地震中受伤的还有好几个,比她伤残重的也不少。我看她精神状态还好,这里的康复治疗自然也是帮助她恢复信心,面向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个坐在轮椅中的男人是李礼主任直接救治的。李礼主任在震后发现他时,他的伤情十分严重并处于无人帮助的境况。如果不是当时的及时抢救和后来的康复治疗,这个中年男人或许早已经在悲痛中死去了。他的家人多数都在地震中遇难了,尽管他现在没有亲人照顾,也没有亲属给他支付医疗费,但他还是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和照顾。李礼主任是一位很优秀的医生,不但负责康复中心的全面工作,也直接参与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他的电脑里,存储了大量地震中伤残人员的详细资料。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病人。他对我说,通过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这次培训,他们的医护人员学习了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医疗康复知识和理念,这些知识他们过去尚没有很好地学习过,他们很快就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康复工作中了。给他们讲课、为他们辅导的香港老师还利用假期跑来他们这里,面对面地帮助他们。在那里,我看到了这个项目资助给他们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康复设备。李礼主任高兴地说,通过这次培训,他们的医疗康复工作确实有了很大提高。

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儿正对我微笑。我和李礼走近她,她的身边是正在照顾她的母亲。这位母亲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也学会了一些康复的技能。李礼告诉我,这个来自平武农村的女孩儿,地震后只有她和她母亲躲过了一劫。她家里的房子成了一堆粉碎的砖头瓦块,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了。现在他们母女俩只有两万块钱现金,是政府给他们重建住房用的。地震中被砸伤的女孩儿,当时就得到了国家及时的救治,保住了宝贵的生命,但伤残的左腿左脚依旧不能行走,依旧需要二次手术和康复治疗。按照国家的规定,到2008年12月底,国家一般不再担负对地震伤员的治疗经费了。这也难怪,国家怎么能负担得起这么多伤员的治疗经费呢?但李礼很坚定地对我说,他们是不会把这样的病人推出去不管的。李礼不无忧虑地对我说:他们中心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有近3000名伤残人员接受康复治疗,如不及时救助,有些人将会留下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李礼说,地震已过去近一年,受伤人员更应该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在北川县城里的这些县级康复站里,连双杠这样最基本的康复设备都没有;还有些伤员已经到了取出体内钢钉等固定物的时候,但也因为缺少资金,这些人无法实施手术。李礼说,实施一例体内固定物取出手术要几千元,建设一个县级的康复站要两三万元。他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伸出援手,帮助需要康复的灾区伤员们。

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个康复项目有支持北川县康复站建立作业治疗服务及流动社区康复队:也有支持严重上肢、下肢及手部创伤伤员二期外科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内容。当天,我和李礼就赶到北川卫生局。北川的新县城正在建设中,他们在附近一个临时借用的地方工作。在那里,我见到了几位参加过培训的医生,提起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个项目,他们都十分高兴、十分感激。他们都正在努力工作着,尽管条件还很差。李礼告诉我,和我交谈的那位负责人地震发生时正好到绵阳市汇报工作,地震发生后他焦急地赶回家后,看到全家人都在地震中遇难的惨况。现在,这位坚强的汉子正全身心地投入对北川伤病员的康复治疗中。

离开北川时,我注意到李礼对他们说:“你们这里条件还差、困难也多,有急需康复治疗的病人尽管送到我们中心……”

我的有关“康复项目”的采访只是开了一个头,可我已经感到了心灵的震撼,是有关“康复”的震撼。

猜你喜欢
埃克森美孚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慈善总会
从赛道到公路,传奇在继续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走进云南大关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