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2009-06-13 05:51马文萍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闪光点后进生孩子

马文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一直为后进生问题困扰,古往今来,只要有教育存在,就难摆脱后进生问题,教育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更应该重视和关心后进生。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重要。

一、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 学生自身素质差

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道德观念及自制力,抗诱惑能力差,对学习无兴趣,或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等原因,使他们靠模仿、学习歪门邪道来寻求刺激满足欲望,从而形成品德后进;而有的青少年由于智力低下和能力上的缺陷,上课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低于正常人,导致成绩不良。

2. 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长久的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影响极大,而有的家庭不重视教育,父母重养轻教或只养不教,错误地认为:“家长生孩子,学校管孩子”;有的父母重智轻德,只抓学习,忽视思想教育;有的父母对子女纵容放任,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者过分苛刻要求;有的父母对子女娇惯溺爱,特别是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给什么,几乎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有的父母关系破裂或离异,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上一道悲痛的伤痕,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如果父母双方都不管孩子,造成孩子似失群的孤雁,时刻游荡在社会上,导致走上邪道。

3.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知识剧增的当代社会,各种信息极大地丰富着文化市场,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判别是非的能力低下,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诸如损公肥私、诈骗钱财、不讲公德、贪污受贿、打牌赌博、言行粗鲁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二、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1.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感、礼貌、兴趣、意志、信心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家长要经常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坚持不懈地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熏陶,言传身教,加强情感交流,多鼓励少责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另外,要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他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 要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对后进生的教育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互相配合,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已任,采取各种手段,如可在学校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晨会等多种渠道进行《规范》教育的基础上,还可定期家访和这些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后进生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并建立“进步卡”,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同时,可在校外聘请辖区民警担任法制辅导员,对他们进行实例说法,使后进生从严要求自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 用爱来转化后进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用老师的爱来做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来做打开后进生心灵的一把钥匙,这样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4. 寻找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后进生的缺点错误往往是明显的,而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则往往是少而微、隐而藏,闪光点常常为尘土所掩盖,甚至埋于“垃圾堆”中。对后进生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尤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善于应用矛盾转化规律,发掘其闪光点,扬其所长,改其所短。

5. 注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方法

后进生往往非常敏感,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导致其不服或收效甚微,因此老师不应该歧视他们,要对这些有病的“幼苗”更应倍加小心地呵护,以真诚的微笑面对他们。有的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扰乱纪律时,不能冷静下来说服教育,而是大喊着将该生赶出教室让其思过,这样一来这节课上的内容该生不知道,到了下一节课知识又连接不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6. 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许多教师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往往都是先“和风细雨”,后“暴风骤雨”,最后以“无可救药”而了之,殊不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也不能企图靠一两句话或几次个别指导或几次单独谈话,就能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需要反复做工作,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可能有了进步,但过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提醒,常抓不懈。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今天的后进生终能成为明天的优秀生。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

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2.

[3]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1989.

(兰州市西固区新城中学)

猜你喜欢
闪光点后进生孩子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