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点滴谈

2009-06-13 05:51邓彩玲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校本实验室实训

邓彩玲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的春天。我校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

一、 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老的教学大纲和传统教材基本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而现今的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了职业类学校应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即能在生产一线干活的产业工人,所以新的课程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老师应该教什么、怎么去教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就是要选用什么样的教材,既能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鼓励教师通过调研、讨论确定本学科的目标,然后编写了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要求,又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的校本教材。编写的校本教材不仅降低了理论难度,还增加了许多技能训练项目以及对教学项目的具体分析。

二、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习分别进行,很容易造成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和用实践验证理论,学生毕业后,往往觉得学校学的知识不实用,现场适应性差。由于中职生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来完成教学项目,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

三、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我校机电专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要求,建设了一个专业性强、工种较齐全的机电实训基地。在原有的电工基础实验室、电控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变压器实验室、内外线实验室的基础上又添加了PLC实验室、故障排除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并遵循“管理出效率,管理保质量”的原则,对基地施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建立了实习车间安全制度、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制度、实习教学管理规范检查制度等,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使职业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唐山市丰南职教中心 )

猜你喜欢
校本实验室实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