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历史教学之中

2009-06-13 05:51谢金英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美育新课改

谢金英

摘要:审美教育可以贯穿、渗透于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之中,历史教科书中多姿多采的艺术史内容是基本的美学素材,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审美客体。寓美育于历史教育之中,可以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鉴赏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坚决执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美育;历史教学;新课改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把“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历史中丰富的艺术史内容是基本的美学素材,这些美学素材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工艺、美术、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戏剧等中外艺术成就,并配有彩色画页和黑白插图,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即美因。但是,美因能否引起人们的美感,还取决于审美主体即人的感受品质和选择的审美方式。例如,教师在讲《清明上河图》时,不仅要从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欣赏,而且要把它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理解和体会其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着重向学生揭示画家张择端创作此画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的北宋时期,图中表现都城东京的繁荣,集中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盛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这幅画正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

历史审美教育能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优秀历史人物灿若群星,他们以鲜明的个性、感人的事迹、高尚的品格、美好的心灵流芳千古。以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为例,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就描述了林则徐与穆彰阿、关天培与奕山、邓世昌与李鸿章等几对正反面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文明的、先进的、美好的,从而培养和帮助学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历史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美产生于劳动,劳动中创造了美的道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自由创造能力在更广阔的领域施展,诸如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精品“人面网纹盆”、商代的工艺高超的青铜器、战国的编钟、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驰名中外的唐三彩、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罗马的圆形剧场……无不说明美产生于劳动,源于人们生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而人民群众则是美的创造者。

历史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历史已经证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社会实践并不都是美好的,而是真假、善恶和美丑兼有。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进行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以帮助学生提高鉴赏力。

因此,我们要寓美育于历史教育之中,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艺术美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基本美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他们鉴赏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信丰县小江镇小江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美育新课改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美育教师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