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书博会走得更长远

2009-06-15 03:13
出版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订货出版物博会

徐 涛

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博会,在繁荣出版业的同时,对各地文化事业乃至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从第一届书博会设置17个展销处,展销图书13310种、接待读者76万多人次、销售图书370万多元,到2009年第十九届全国图书博览会,设展位2420多个、参展出版物达30多万种、现场参会人员近80万人次、实际订货码洋达19.6亿元,历史记录一次次地被刷新着。

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书博会,据组委会透露,济南主会场有35万读者参与,青岛、曲阜两个分会场也有30多万读者参与。参会记者评论说,如此多的读者赶到现场参加活动,不算绝后,也算空前。书博会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主办单位应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还是各地新华书店来扛大旗的,接着就是各省宣传部来唱主角,再接着就是省政府领衔主演了。

历届书博会亮点

综观历届大手笔、大动作的全国书博会,除了有些共性外,也各具特色,有许多亮点。

在成都,书博会组委会与成都市公交公司签约,书博会代表凭代表证、工作证免费在市内乘车。在武汉,首次设置期刊馆,首次推出电子出版物的展销活动。在深圳,首次采用深圳市新华书店和三联德泰(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BIMS图书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在长春,首次由省、市政府共同主办;首次设立农村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代表首次组团参加。在南京,把书博会办成了“江苏的文化秋游节”,突破了单一的交易模式。在昆明,首次设立印刷精品展。在福州,首次邀请台湾出版界组团参加,使第十三届全国书博会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国书博会。在济南,上海展团“悦读新上海,走近世博会”的主题成为第十九届图书博览会的新亮点,高大的“海宝”在展馆门口笑迎八方客。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十九届书博会期间透露,国务院已决定明年向全国人大正式提交设立“全民阅读节”的议案。

书博会是融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和倡导阅读等功能为一体的一项文化盛事。其订货功能的逐步弱化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正因此,才彰显出展示功能的强化。书博会对于出版发行界来说,既是好图书的荟萃地又是新图书的处子秀场。

书博会需要不断创新

现在,书博会的功能逐渐由订货向展示策划创新过渡,这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自然选择。如今,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对书博会的展示功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那么,书博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他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呢?

事实上,除了展示,书博会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能够为出版人,作者与媒体和读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交流和互动在书博会上早有体现,像业界研讨会、主题论坛,签名售书等。但出版社作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活动的频次尚不足,这就需要组织者进一步引导,调动出版人的主观能动性,策划更加丰富的互动形式,真正在出版人,作者、媒体和读者之间搭建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深入挖掘这一互动与交流的功能,将为书博会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再者,建议全国书博会的举办时间及长度,有个统一规定比较好,这样容易形成品牌效应。从往届来看,时间分布比较乱,4月的有1次,5月2次,6月1次,8月2次,9月2次,10月7次,11月1次,跨9月和10月的有1次。举办全国书博会时间的选择,要考虑出版方,学生和市民这三大群体的作息时间,还要考虑宜于本地旅游的时节。比较而言,时间长度以9天为宜,跨两个双休日。如果在书博会展览地带,还种植一些飘香的植物,有一个雅致环境的话,那就更为赏心悦目,灵魂之香和自然之香相融,熏陶的效果将会更佳。

著名作家王蒙在第十九届书博会上说的好:“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理解书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我们要在读书与生活之间保持一种智慧。”

猜你喜欢
订货出版物博会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
横向转运策略下支付方式对订货决策的影响
横向转运策略下支付方式对订货决策的影响研究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