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与版权输出

2009-06-15 03:13
出版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英文丛书图书

苏 晶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还是引进多,输出少,形势不容乐观。

“引进来”容易,“走出去”难。“走出去”是一项更需创造性、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图书编辑,目前重要的是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意识,为版权输出寻求发展思路,为中国图书更多“走出去”尽一己之力,这要求编辑应具备版权输出的基本素质。

版权输出意识

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一开始就要有版权输出的意识和概念。如本人编辑的“品味北京丛书”中的《老北京的玩艺儿》一书,在策划该选题时就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图书是海外出版业比较关注的领域,版权输出的可能性较大。在作者的初稿中,对每一种老北京玩艺儿的制作方法都不厌其详地一一表述。描述制作过程的用语较专业,枯燥乏味,考虑到中外读者对复杂的制作过程并无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玩艺儿的玩法、趣味,经与作者沟通交流,最后删减玩艺儿制作过程,而增加与老北京玩艺儿有关的名人趣事及大量老照片,图主文辅,增强该书的趣味性、轻松性,与该书的主题也相符。根据该书图主文辅的特点,还将该书做成了中英文对照版本图书,有利于版权输出。该书现已成功输出日本。

如果是文主图辅的图书,将其做成中英文对照是不现实的,但可将书名与内容简介进行中英文对照处理,这也能促进版权输出。只有当编辑有了版权输出意识,图书才能越做越活、越做越精,越来越与国际市场接轨。

品牌意识

当一本图书在国内外市场的运作都获得成功时,编辑就该考虑同类图书是否还有市场需求,可否深挖掘做成系列丛书,把它做大,做精。如果该类图书形成系列和规模,成为图书市场的品牌图书时,版权输出的几率就很大。这时版权输出就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规模输出。我社的“国学漫画典藏丛书”就是成功一例。该套丛书始于十年前的《易经图典》,此书一经出版,在国内重印多次,版权输出到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着这个势头,我社又陆续出版了《中医养生图典》《礼记图典》《论语图典》《老子图典》等11本书,形成了“国学漫画典藏丛书”系列,并以点带面,连续滚动,几乎每本书都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输出版权。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本人在编辑《老子图典》等书时,把丛书的开本、版式、封面装帧等重新设计定位,使十年前的老牌图书也与时俱进。现该套丛书已成为我社的品牌图书,版权分别输出到波兰、葡萄牙、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港台地区,有的图书在同一国家地区还多次被授权输出,为我社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营销能力

“好酒也怕巷子深。”版权输出需要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宣传和营销。首先是国内市场,要在多个媒体上立体宣传,为书造势,为版权输出做好铺垫。其次是国外市场,积极主动进行海外拓展是实现版权输出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是参加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那里是进行著作权贸易谈判的重要场所。参展前,编辑可把有输出可能的图书用中英文准备好推介书,参展时便可有目的地向有可能输出的国家地区的参展人员逐一推荐。

版权输出还要与海外出版机构和著作权代理机构建立和保持合作关系,尤其要关注已建立版权输出关系的海外出版机构,一经出版适合其引进的新书,便寄样书和宣传资料,通过这一途径,版权输出率较高。在版权输出的过程中,对编辑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当编辑能用英语在博览会上流利地推介自己的图书、自如地与海外出版机构通过收发电子邮件联系,那版权输出的胜算又高了几成。

重合同

在与海外出版机构签署版权输出合同时,对版权的处理一般都是著作权许可使用,而非著作权转让,这样可使图书版权到期后收回并多次被输出,最大限度地利用版权资源。在一个国家地区的著作权许可使用期一般为三年至五年,到期如不续约便收回版权,再次授权该国家地区的其他家出版机构。这就要求编辑管理好外版合同,最好建立合同档案,使一本图书已输出到何国、何时到期、何时续约、何时转约一目了然,争取图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走出去”的图书总体上还是以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及语言类书籍为主,涉及面明显偏窄,表现出版权输出资源的贫乏。我们编辑有责任拓宽版权输出的范围,把中国的多元文化展现给海外读者,尤其要把当代中国的更多文化精品输出海外。在版权输出这块领域,编辑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中英文丛书图书
“人梯书库”丛书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编委会
图书推荐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第35卷(2020年)A辑中英文总目次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