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图书是否持续繁荣在德国引争议

2009-06-15 03:13古隆中
出版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幻想批评家哈利

古隆中

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自从J·K·罗琳宣布《哈利·波特》第7卷本为“最终卷本”以后,英国的儿童出版市场便开始冷清。2008年,德国的儿童出版市场好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对于这种莫衷一是的状态,德国的出版批评家们认为是“衰退”的征兆,德国的出版商们却认为不过是“持续繁荣”过程中的正常调整。

繁荣从1908年起步

出版批评家们指出,成为德国儿童出版市场最近10年繁荣之标志的“科学幻想图书繁荣”,始于1998年。

当年7月,德语版的《哈利·波特与贤者之石》出现在德国各地书店的书架上。作为该系列书之一的第1卷本,与读者初次见面的“调子极低”,首版第一次印刷不过8000册。在德国读者的不认同甚至抵触中,仅仅投入市场的8000册最后居然没有卖完。不过,目睹了《哈利·波特》在英国火爆的考尔森出版社决定冒险继续“赌下去”。

差不多一年以后,这套以魔法少年为主人公的系列书第2卷本,首版第一次印刷25000册,顿时给“因循守旧”的德国儿童出版市场带来了冲击。接下来,考尔森出版社在第3、4、5卷本和第6卷本的首版第一次印刷的册数上,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了2007年与2008年之交,《哈利·波特》系列书的第7卷本——也就是“最终卷本”,一开机就印刷了300万册,创下德国出版史上首印册数的新纪录。从某种意义上讲,《哈利·波特》促进了德国儿童出版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德国的“科学幻想图书繁荣”。

《哈利·波特》在被拍成电影以后,对其纸介质图书的销售再次起到巨大的刺激作用。差不多在同时。彼得·杰克逊导演的《指环王》也“闪亮登场”,使其德语版纸介质图书的销售行情直线上涨,从而把德国“科学幻想图书繁荣”推向高峰。这些成功之作,不仅自身市场效益极佳,而且还拉动了一批又一批同类图书的出版,营造出长达10年的“科学幻想图书繁荣”,这无疑在德国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幻图书成“泛滥之势”

现在,在德国书店儿童书的书架上,充满了科学幻想的图书。由于同类图书已成“泛滥之势”,对后面不断涌进来的新书,各地书店的老板叫苦不迭。在这些科学幻想图书中,虽然也有独创的优秀作品,但大多是模仿、雷同之作。内容不外乎千变万化的妖术魔法、宇宙外太空的奇人异事、豺狼当道和英雄救世、高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与灾难等。内容跳不出俗套,就只好在篇幅上动脑筋,有些图书的页码甚至超过200页、300页,其厚度让许多少儿读者不敢问津。德国书店的店员普遍认为,“科学幻想图书的生产过剩。已经到了该煞车的时候”。和店员们颇有同感的,是孩子们的家长。他们认为应当“多出版一些植根于现实土壤的儿童文学图书,使孩子们既能浪漫,也能面对现实”。

德国的出版批评家们指出,“科学幻想图书繁荣”始于1998年,大约终于2008年。在2007年与2008年之交,在《哈利波特》的“最终卷本”把这个“繁荣”推向顶峰之后,科学幻想图书的销售行情开始“走下坡路了”。

下一个繁荣始于2009年

相对于出版批评家们说科学幻想图书市场呈现衰退迹象,出版商们却认为科学幻想图书市场还会继续繁荣。相对于家长们希望多一些反映现实的儿童文学书面世,孩子们却恐惧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出自逃避现实的需要,更愿意沉醉在科学幻想图书之中。于是,另外一些专家站出来“和稀泥”,他们指出,幻想之中有现实,现实之中有幻想。多数科学幻想作家创作的科学幻想图书,并非都是虚无缥缈的,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状况,也给读者以哲学的提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即使是以现实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比如探讨环境问题的,比如提倡同异族文化友好共存的,像T·A·巴伦的作品、西恩尼·迈·内依的作品,也被列入“科学幻想图书”之列。

无论如何,孩子们是“科学幻想图书”的主要读者,孩子们说好那就是好。天真的孩子们愿意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共同冒险,并肩战斗,战胜恶魔,最后取得胜利。孩子们追求的这种感觉,在科学幻想图书中尤其能够找到。出版商说,孩子们喜欢科学幻想图书,我们就要不断把新的科学幻想图书送给他们。过去10年繁荣,2008年繁荣,2009年还会繁荣,下一个10年还将繁荣。有些出版批评家认为“科学幻想图书繁荣”正在终结,没有根据,属于主观猜测,无稽之谈。

猜你喜欢
科学幻想批评家哈利
读《哈利•波特》有感
初中美术教育中科学幻想与民间艺术融合的探究
新锐批评家
好脏的哈利
今日批评家
科学幻想画系列展
科学幻想画系列展
像哈利那样隐身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
画家和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