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

2009-06-17 06:48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经商回族伊斯兰

回 建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散居回族文化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散居回族文化在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中发挥了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和经济行为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散居回族文化;散居回族经济;导引。

[作者简介] 回 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散居回族经济;中共河北省唐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散居回族而言,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使他们凝结在一起,其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散居回族文化及其构成

1.散居回族文化的概念。散居回族文化概念主要有两层涵义,首先表现为文化范畴,其次表现为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散居回族文化一词中的“文化”特指狭义的意识形态文化。散居回族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全体回族人民在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培育和传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以及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集合体,是激励和支撑回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2.散居回族文化的构成。散居回族文化主要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社会主流文化三个要素构成。(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汉文化的主体是儒文化。儒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吸收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许多共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上升为中华民族统一的、一致认同与接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全民族的价值观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伊斯兰文化。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伊斯兰进入我国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了。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发挥了关键作用。散居回族居住在祖国各地,他们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都深深打上了着伊斯兰文化的烙印。(3)社会主流文化。文化是有时代性的,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

1.散居回族文化支撑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导引经济发展方向。共同心理素质,也称心理状态或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精神和气质上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意识、感情、性格与气质,是民族诸特征中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和最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是维系和巩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与中国本土自远古发展变化而来的诸多民族大不相同,回族之形成,一是丧失了自己的母语,二是没有鲜明的共同地域,三是缺乏同一的共同经济生活,惟独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具有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意识生生不息地维系着回族这一共同体。

伊斯兰文化对回族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使其形成族教一体的独特形态。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回族虽广泛分散于祖国各地,但其强烈的民族心理感情,是包括其他信仰伊斯兰教而有相对聚居区的民族所难以比拟的。就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而言,唯独回族在全国范围内与汉族杂居,频繁交往增强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但民族差别的客观存在使散居区的回族也最容易感受到民族隔阂、民族偏见的存在。但散居回族并没有因此停止经济发展,反而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合本民族经济发展的方向。散居回族经济大都是先在经营具有回族传统文化特色经济基础上立足脚跟,而后发展起来的。同时,散居回族经济有着浓浓的民族情结,主要服务于本民族的消费,其次才是其他民族的消费者。此外,散居回族经济还有着明显的裙带特征,其成员一般都由家用族内部人员构成。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2.散居回族文化导引经营观念,影响经济行为。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如散居回族具有经商的良好习惯和历史传统,其经商范围、经商内容、经商形式以及经商理念,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散居回族文化特色。回族自古以来喜好经商,具有良好的经商意识,积累了诸多经商经验,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经商习俗。时至今日,散居回族在全国各地的经济领域仍很活跃。汉族长期以来以农为本,轻视经商,但散居回族却以经商为荣,遇到好的机遇绝不放过。散居回族之所以敢于经商、善于经商,与伊斯兰文化有密切关系。《古兰经》鼓励和支持经商,在《古兰经》里明确了经商的重要地位,引导和鼓励人们走出去大胆开拓财源,要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甘愿吃苦。由于伊斯兰文化赋予商人应有的地位和意义,再加上穆罕默德本人曾亲自从事经商活动,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对散居回族经济行为和经营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形成了众多优良的经营理念。

(1)非义不取的理财理念。散居回族非义不取的理财观,来自散居回族群众长期的经济活动实践,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散居回族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哈拉目(非法、非义)的钱财不能拿。”

(2)诸业并举的产业理念。在散居回族传统文化中,既看不到“重商主义”,即无限拔商商业地位而轻视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偏见;也不存在“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无商不奸”和视商贾为小民的消极偏见。散居回族充分肯定各种产业并存的意义,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特定的无法取代的价值,对人类生活缺一不可,不能抑此扬彼或顾此失彼,而应对每个产业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士尽其学,农尽其力,工尽其能,贾尽其有”。

(3)公平交易的有序运营理念。散居回族文化重视商业贸易,重视流通,不耻于言商,但同时也强调市场的有序化、规范化,提倡公平交易,反对投机取巧,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做到“言语信实,买卖公平,称量度数,不以入加,不以出减,不虚托本利,不谬称好丑,不全己亏人,无讳无匿”。散居回族文化还坚决反对高利贷,痛斥食利阶层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回族学者刘智说:“借金偿金,借银偿银,借麦偿麦,借粟偿粟,而除本加利,不可也。”在制假售假和投机取巧泛滥成灾的今天,散居回族的公平交易有序运营理念不无借鉴价值。

(4)合理分配理念。伊斯兰文化认为真主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人类只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因此,人们占有财产,分配财富的权利受到一切财富终极的所有者——真主的制约,人们只能根据有关的教法来获取、支配、处理、使用财产。伊斯兰文化在肯定人人都有占有财产的权利,分享财富的权利的同时,也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和天资的差别。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散居回族经济在收入分配上允许存在差别,不搞平均主义,但反对财富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主张通过适当的方式对社会财富实行再分配,让那些智商高能力强而收入多的人将其部分财产拿出来,解决社会上贫、病、残、愚等困难群体的生存问题,以便调整贫富悬殊,实现合理分配。

(5)适度消费理念。散居回族既反对超前消费,也不提倡过分节俭和吝啬。散居回族认为,浪费和过度消费不但减少投资比例,使生产萎缩,经济衰退,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把人们引向腐化堕落,助长奢靡之风,是一种罪恶。而过分节俭和吝啬,如闲置资产,不用于社会财富的流通和增值,也同样是另一种形式的罪恶,这不仅会降低消费水平,减少需求量,削弱对生产和供给的刺激使整个经济停滞不前,而且也有负造物主对人的恩典。

(6)和谐群体理念。散居回族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人必然要组成“哲玛提”(群体),要组织一种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必须要有秩序,秩序的建立必须要有规则(法律、道德、习俗等),规则必须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慈爱的基础上。何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慈爱?就是与人为善,以邻为伴,以诚相待,公平相处,做到和善、和气、和睦、和平、和谐。散居回族文化这一理念,不但有益于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而且也有利于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组织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平等协作、竞争共赢关系。

(7)共存共生的生态保护理念。散居回族有着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伊斯兰文化认为,大自然中的所有景观——秀美的山川、茂密的森林、成群的动物、丰沛的雨水、灿烂的群星、广阔的海洋、蓝蓝的天空、飘动的云彩、潺潺的流水,以及由此而来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协调有序、生机盎然的宇宙大家庭。人类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必须做到开发自然不滥用自然,世界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散居回族群众普遍崇尚自然,尊重生命,不随意杀生,对生物充满爱心,对野外的飞禽走兽更是爱惜如一,形成了一种自然与生物和谐共存的理念,从而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经商回族伊斯兰
西湾村采风
改革开放后的全民经商
四川: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