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解析

2009-06-17 06:48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幸福感心理学心理

张 立

[内容摘要] 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幸福观给予了最新解读,并结合当前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作者简介] 张 立,就职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办公室。

在我国,幸福教育一直以来是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幸福观部分来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及观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幸福感教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教育的深度及广度均存在与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目前,大学生的幸福状况不容乐观,这非常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马丁·塞里格曼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正式提出,其关于幸福的新解读及近几年的实践成果引起多个国家的关注。本人认为,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完善我国思政工作中的幸福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解读

积极心理学通常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与以往心理学重点研究心理疾病不同,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才是人生至高的目标,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非目的,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取的。

积极心理学是让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自我、认知社会、追求幸福,在不断地摸索和探寻中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其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的理念与我国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非常切合。相信这种新的理念对于改变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幸福状况不乐观的现象有很好的作用。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状况及成因分析

中调网2006年4月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从报告中看出,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持满意的态度,而有接近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较低。分析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量表,造成幸福度低的归因排序位居前六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占58%以上,精神空虚占47%,不够努力占46%,就业压力大占44%,缺乏成就感占43%,期望值过高占41%①。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层次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1.功利性的认知是造成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根源。许多的大学生都把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少当成衡量幸福及成功的主要标准,认为赚钱越多越幸福,权力越大越幸福,于是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挣钱。在他们上了大学又面临找工作难,找到挣钱多的工作更难的时候,他们困惑了、迷茫了、空虚了,虽然想多挣钱不能说错,但是如果把这些当作唯一目的、最高的追求就有问题了。这种功利性的认知,使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增大、生活苦闷,幸福感无从谈起。

2.不具备获取幸福的能力是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直接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称心如意了就幸福,不称心如意就不幸福。不难看出,其实幸福是在于自身的感受,感觉到了就幸福,否则不幸福。同样的生活境遇,有人感到很幸福,有人就感觉不幸福。当然这与人的性格、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我们后天的培养和锻炼。目前,大多数的同学获取幸福的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二是漠视身边的幸福。

三、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幸福感教育可以改变大学生对幸福的片面理解。正如我前面所述,功利性的认知是造成大学生幸福度较低的根源。改变这种片面的功利性,就可以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地宽广。如果说关于幸福的新解读能够使哈佛大学的“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的话,相信在我国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2.幸福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思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升过程中,有一种越来越注重学科化和科学化,而与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活动、人们心理活动、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相背离的现象”②;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过度地关注心理损伤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似乎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惑又构不成心理疾病,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化解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积极力量的角度,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3.幸福感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幸福感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是极为关键的。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发生改变。正像《光明日报》刊登的泰勒博士专访中所说:“幸福是什么?如何找寻幸福?其实幸福快乐的奥秘就在你自己手中,在于你的视角、你的理解、你的心态、你的选择,换一种视角生活,以积极战胜消极,学会‘自我帮助,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③我们常说,青年智则中国智,青年强则中国强,健康的心智是我们对青年的期待,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和谐依赖于人的和谐,即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由此看出,促进个体的人和谐成长与发展是社会的主要工作和责任”④。而幸福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人都感到幸福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幸福,不论你是否有钱,无论你地位高低;每个人在关注自身的需求及爱好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为社会服务,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内获得自身的幸福。这项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途径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世纪,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有政府的责任,有学校的责任,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应当让幸福感教育走进课堂,在我国广泛推广幸福感教育,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幸福的方法,减少抑郁。要为学生营造“幸福”环境,提升其幸福的感觉。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和谐的目标,提升其攀登的幸福感;二是帮助学生快乐学习,提升其学习的幸福感;三是帮助学生战胜消极,体会“做自己”的幸福感。第三,要引导学生改变习惯,体会身边的幸福,唤醒自我发现幸福的能力。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大学教育要时刻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脊梁,建设国家的任务即将落到他们的肩上,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心理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积极心理学已引起少高校的注意,有的也开始尝试其实践性地研究,期望幸福感教育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释:

①“2005年度中国大学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载中调网2006年4月25日。

②佘双好、卢爱新:“探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5期。

③“心理学教育:让学生触摸幸福”,载新华网2007年8月22日。

④余欣欣、郑 雪:“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抉择与策略”,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幸福感心理学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小测试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心理感受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小测试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