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17 03:00马荣良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问题

马荣良

[摘要]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针对客观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培养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课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开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素质教育正开始步入依法推进的轨道。

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正如周济部长所指出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该看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性障碍与政策性问题并存,教育内部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等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努力改进培养人的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一,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将重视教育和科学地领导教育工作,作为考核、评价政府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真正改变“抓经济看GDP,抓教育看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和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环境。

第二,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四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学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继续把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好中小学择校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加快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使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体相当,普通高中教育以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明确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层次定位,缓解高考的结构性竞争。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制度,开放学校和其他公共教育资源,发展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要在继承和弘扬我国教育传统优势,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充分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工作,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范围,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坚决克服“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广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要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把重点放在考试内容改革上,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应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扩大并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试点高校在确定可以参加本校组织的相关测试的生源范围时,应向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适当倾斜,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地区或中学适当倾斜,向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适当倾斜,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第七,加强教育督导,完善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督导机制,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八,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要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学校要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社区要发挥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关键是各方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九,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应该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比如,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教师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问题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