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016-10-24 12:41吴琼王云霞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吴琼 王云霞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对“人”的理解为开始,分析了产生片面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消灭旧式分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

现时代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对人的方方面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人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反而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如何认识自己。早在1845-1846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已经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现实的人”作为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把旧式分工作为历史进行考察,把建立共产主义作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对“人”的理解

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可以说是人的发展进程。“人”是历史的前提。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调,对“人”提出了全新的定义。马克思反对青年黑格尔及其追随者那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视角上,把人理解为“唯一者”、“我”,也反对费尔巴哈没有从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具体的人,而是从生物学的层面上把人定义为“抽象的人”。

马克思不仅遵循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且考虑到了人的社会属性,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要想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该理解“现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马克思把“现实的人”诠释为“物质的,历史的,能物质生产的,参加实际活动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不受他人随意支配的个人”。

由此可见,马克思所指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遗传素质(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还包括人的社会意识(道德和品质)的发展,以及人所拥有的这些才能和个性品质足以驾驭人的发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爱好和志向选择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劳工,甚至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不受任何限制和拘束,全面地发展自己。

二、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立面所提出的。马克思认为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罪魁祸首。由于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分工应运而生。分工的发展程度逐渐地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分工使工人的技能越来越熟练,从而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分工也束缚了工人其他技能的发展,一个人一生仅仅是服务一台机器,这使得人的发展越来越片面。

马克思把人类的分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原始社会的自然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分工、资本主义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觉分工。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是根据人的生理和体力来分工的,这对于人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所从事劳动已从生存需要转变为利润。工人所生产出来的物质已成为不属于工人本身反而受物质所支配的异己力量。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旧式分工,不仅残害人的身体,使人无休止地为利益而奋斗,而且残害人的心理,使人无暇顾及其他活动,不能根据自己的潜能、志向和爱好等选择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旧式分工压迫着人类,使之越来越片面化。

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通过分析旧式分工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消灭旧式分工。想要消灭旧式分工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适合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不但在物质生活活动中诞生,而且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发展:个人怎么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这样。因此,个人是怎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后,才能开始从事政治、艺术、文化等一些相对高级的活动。人自然而然地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消灭私有制。在私有制的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谋求最大利益而剥削劳动者。人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而是为了追求利益,因此产生了异化劳动。这种异化现象迫害人的身体及心理,使人深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只有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为大家集体占用,人所从事的物质活动足以满足自己的生活,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人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服务一台机器,人的全面发展才有了稳固的保障。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消除旧式分工。人的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一手造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旧式分工把人一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人只能为一台毫无思想的机器服务。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所从事的活动,只是众多活动的一种,这是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的全面发展。人只有对旧式分工进行扬弃并从中解放出来,随着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四、意义

其有利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发展。不仅要方方面面得到发展,而且要有鲜明的个性发展。这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已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四有新人”等准则。人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述写者。“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

有利于增强建设共产主义的信心,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靠每一个全面发展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是近在咫尺的事,同时也使我们更坚定地往社会主义方向前行。越是深刻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越能增强建设共产主义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婧雅.《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社科纵横,2010(6).

[2]王巍.《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3]吴晓东.“以人为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