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2016-12-26 12:49赵慧娟牟雪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赵慧娟牟雪莲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在人类道德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的转折作用。通过回到唯物史观文本的真实语境中,深入探析马克思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道德观向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转变历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解读道德思想,并对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作出肯定性评价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0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意识形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文本集中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想,学界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已有研究中,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包含道德思想也一直存在争论。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解决的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问题,离开对资本主义社会不人道现实的道德谴责和对人道主义理想在共产主义彻底实现的道德期许,就根本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核心思想是一种道德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道德观向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转变

1.1 早期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受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

早期马克思思想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特别是在谈论人的本质、人的异化问题时,带有人本主义思辨的痕迹。首先,马克思沿袭应用费尔巴哈“类本质”的观念,批判地吸取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思想,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建立深刻阐述了人道主义异化理论。其次,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时,充分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实际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与费尔巴哈一样,在关于宗教的本质思想认识上,继承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由顶礼膜拜的虚幻的宗教回到现实的人间,本身就是对神奴役人这一历史现实的批判,包含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其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制度的道德批判,是对人道主义的弘扬。

1.2 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视域,实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转变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现实状况的深入考察,批判费尔巴哈,进而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对“现实的人”的前提到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的阐述,再到劳动、分工、世界历史的阐释,再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的憧憬,马克思恩格斯无不体现了他的唯物史观。正是这些不同于费尔巴哈的新世界观因素,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理论的片面性的批判中实现与人本主义的决裂、创建历史唯物主义观道德观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2.1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本质

2.1.1 道德的本质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在马恩看来,意识形态是由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道德等各种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其考察方式需要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因此,要注意的前提就是“现实的人”,这是人类生活和一切历史过程与社会关系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

马恩首先对历史的基本前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这三个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三个因素。在这些基本因素中,体现了双重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由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物质的联系就产生了。这也就证明,“‘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人们并没有纯粹的、独立的、现在的意识和精神,它始终受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虽然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但社会意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分工也从自然分工发展到社会分工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发生了分离,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物质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道德、哲学等等。

2.1.2 道德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道德作为社会意识诸形式的一种,它绝不是脱离现实、脱离历史的绝对观念。“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从社会现实出发来理解现实的人,来阐释人们的思维、道德、观念等等,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并且道德会随着阶级对立的消失而消逝,揭示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的本质和规律。

2.2 作为“阶级的道德”本质

在社会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与特定的经济结构相联系,社会中出现了特殊的人群共同体——阶级。因此,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根源于社会并且服务于阶级利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创造道德的主体总是会受到阶级地位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并且有意无意地代表了所属阶级的整体利益。

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时代,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但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摧残和剥削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中,道德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可被揭示的假象与“掩蔽”的资产阶级利益的偏见,企图通过粉饰自身消解无产阶级的斗争。

2.3 实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1845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组织工人协会共产主义者委员会,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历史,批判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形成了共产主义道德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已经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马恩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恩这里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且是一种道德要求和人类道德价值追求的目标。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并达到足以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的阶段,阶级和阶级统治将消灭,国家政权将被消除,人们不再屈从于社会分工,获得了观念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得到全面发展。共产主义道德也将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贯穿于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

3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意义

马恩唯物史观的建立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意义,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和高度审视道德思想具有更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创立,赋予了道德一些新的特点和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道德观是以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建立一个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道化社会。其次,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并不是把个人意志放在首位的“劝善的”道德观,不是仅仅局限于培育个人道德,其道德思想的终极意义是改造世界。第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国现在处于转型期,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此时,需要强大的道德理论的指导,所以,要使人们熟悉掌握马恩的唯物主义的道德思想的实质和灵魂,并成为人们处理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安启念.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