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2016-12-30 16:24马媛
青年时代 2016年19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价值意识形态

马媛

摘要: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命题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巨著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我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同时,也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科学指南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继邓小平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发展进行战略调整后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它标志着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一,《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无阶级或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总是附属于一定的阶级且为其利益服务的。既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毋庸置疑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改变,关键要做到一点,即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产阶级性质。

第二,《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对于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马克思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鉴于此,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就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大胆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了对糟粕文化的剔除。

第三,《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它受制于社会存在。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还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的、革命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消极的、反动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当代中国,我们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营造团结和睦的社会氛围,争取形成奋发向上的社会精神力量,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搞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用更先进的社会存在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导向作用

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就是说,共产党人始终是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无产阶级的利益。这在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化的构建上,也就体现为构建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利益需求的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先进的社会存在的观念体现。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毛泽东指出,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续强调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上就体现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的要求。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重视内容上的创新,同时还要重视文化生产体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文化生产中,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有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我们的文化生产者们才能不断地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得到素材,创造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新作品。而只有在坚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下,我们的文化生产者们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异彩缤纷的文化。

三、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认同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提出之初就特别重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革命与战争”的年代迈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一转变使社会主义的传统强项“革命”被弱化,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会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经验不足逐渐丧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会不断削弱。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腐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的基础,侵蚀着人民原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选择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受众的广大人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树立认同度较高的社会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克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来消除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统一思想,引导人们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奋斗,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因此作为历史主体与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有必要发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代表着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党在做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工作的同时,作为思想传播并践行的广大人民群众更要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来透析当代西方企图“西化” “分化”中国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批判,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通过对党的理论方针的自觉学习与运用,积极投身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与作用,自觉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向导,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代价值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