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

丁 飞 毛 君 张 强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高等学校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高校要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线和生命线,是产学研发展的基础。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产学研协调发展,通过产学研协调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提升,是当前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条可行之路。因此,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产学研 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

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它既与我们党一贯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它的提出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任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加强学科建设无疑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任何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说到底都取决于它的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办大学就是办学科”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载体和重要基础。同时,高校三大职能的发展也是加强学科建设的三条重要途径。当前,通过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是我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此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推动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带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科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高校的发展中,学科建设及其发展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的发挥,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上。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科,或者没有一定数量高水平的学科,高校功能的发挥就必然受到限制,从而影响高校的创造力、竞争力、贡献力和影响力。从目前各高校发展的状况来看,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共识。高校在增加学科总量的同时,应把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层次和水平上。也就是说,使硕士点学科提高为博士点学科及至一级博士点学科,使校级重点学科发展为省部级甚至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博士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因此,高校应遵循以抓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和带动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思路,聚精会神抓学科建设,一心一意谋学科发展。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职工都应具有良好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学科发展问题,绘制学科发展蓝图。

三、学科建设的目标必须服从于我校的办学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实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大众化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在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上出现了追求“大而全”的现象。求大,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忽视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学科质量的提高;求全,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门类齐全和学位点的增加,致使学科结构严重失衡,基础学科基础不宽厚,特色学科特色不突出,辅助性学科起不到辅助作用,结果使学科水平难以提升。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学科布局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科水平的提高。

我校的办学目标:建设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的学科建设目标必须服从于这一办学目标。为此,应该在原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在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发展自己在地矿类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使现有的学科经过调整、补充、拓展,形成基础宽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相互支持、彼此加强的学科群体,使某些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具有其他大学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使之富有鲜明的个性

学科的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一所高校如果拥有一批独具优势和特色、实力雄厚的学科或学科群,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否则,将会被竞争的浪潮所吞没。然而,即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使其每一个学科都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首先要突出优势和特色,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旗帜鲜明地加强自己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建设,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优势和特色学科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高校能否提升竞争力,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们的学科“特色”就是地矿类学科。但这个地矿类学科绝不应该狭义理解为仅仅指地质与采矿,它应当涵盖与之相关同生共长的多个学科,包括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安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建工程、岩土工程等,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在我校60年的发展中,其学科主线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学科群展开的,形成了符合社会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较为合理的专业设置构架。另外,按照“联合、交叉、前沿、急需”的原则,逐渐培育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这种以地矿类学科为特色的学科结构,至今仍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学校做出的以地矿类学科为特色的办学方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的重大决策,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的道路。

近年来,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新发展了文、经、法、农等学科,这些学科专业对我们而言是新兴学科。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确定重点支持的学科领域和方向,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追求学科专业“大而全”将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导致低水平的“综合”,从而丧失重点学科的地位。因此,我们不追求学科专业的数量,而是重在质量,立足煤炭行业,办好地矿类特色专业,做强、做大。但是,由于传统学科专业面窄,而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固守原来狭窄的学科专业方向和理论有可能丧失优势。因此,只有引进新方法、新技术,创造新知识、新理论,构建学科专业新的内涵,传统学科专业才有活力,才能保持优势。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稳定、培养与引进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好学科建设,必须造就一支实力过硬的学科队伍和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就我校具体情况而言,必须把握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目前拥有的优势、特色学科的学术、学术带头人,要做好其稳定工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潜心于所承担的工作。在稳定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术梯队,使学科建设队伍后继有人。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对于部分学科可考虑把积极培养和大力引进相结合。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并在政策及实验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

2.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应用创新型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有用人才,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反哺作用。高校应根据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合理建设学科体系,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中,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阜新液压产业基地,打造阜新“液压之都”。我校地处阜新,必须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现有学科方向基础上,增设“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方向,为阜新液压产业基础的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充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3.搭建产学研平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学科建设

我校的学科建设应围绕国家煤炭行业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战略,保持自身传统特色,进一步发挥行业背景的优势,通过加大产学研平台的建设,来推动学科建设。近年来,我校先后与多家煤炭、机械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平台,这些产学研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科建设直接服务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我们没有为了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而是利用产学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于教学、科研的发展带动、引领的作用。多年来,我校在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专业建设、科研、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随着学校发展,原有的这些优势不管在数量上、质量上,或在结构、层次和水平上都不能适应目前发展的要求,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尤为薄弱。因此,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大应用型科研力度,推动学科建设。

4.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学科建设

一所大学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都占有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学科建设时要坚持统筹兼顾,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结合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把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最能体现学校定位和水平的重点学科上,重点建设几个特色学科。

就我校目前情况分析,地矿类学科基础最好,有多名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博士,学术梯队较完整,硬件条件较为完备。学校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经费上、实验室建设方面、人才引进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之尽快进入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调整、整合、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人才、物力资源相对集中并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专业格局,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情况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针,进行分层次建设,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形成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建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群。

总之,高校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产学研结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建设特色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营造一个有利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学科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祖德.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3-45.

[2]刘雪梅,吴太山.试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学科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5):85-87.

[3]李庆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9.

[4]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与学、研、产协调发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4,(4):78-80.

[5]刘德发,王方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我院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3):90-93.

[6]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