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备什么

2009-06-17 03:00宋劲松程钟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备课创新精神

宋劲松 程钟卉

[摘要]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想备好一堂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还要认真掌握所教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课后要善于总结每节课的得与失,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 备课 教学观念 创新精神 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关键是要备好一堂课。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教师,要想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好”是为了“学好”,要从怎样教好学生转变到如何引导好学生到主动学习上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导入——讲解概念——示范例题——变式练习——小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和大纲为依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之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导致严重压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盲从的地位。另外,由于学生本身水平的差异,在同一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把精力充分地投入到学习思考中去,于是慢慢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提不起足够的兴趣,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又觉得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于是,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就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一些学生就对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反过来,老师也对一部分学生有了看法,无形之中给学生分成了“好学生”与“坏学生”,渐渐地对“坏学生”也失去了爱心和耐心,造成了师生之间感情上的隔阂和接触上的距离,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即便是那些“好学生”,由于始终处于一种盲从的地位,没有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足够的思考,也只是学会了一些知识,而不能够形成一种能力,进行创新。而当前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正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备学生。在备课的过程当中,首先必须把观念从过去只是钻研如何上好一堂课转变到如何使学生学好这一堂课上来。因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了解所教授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知识缺陷、困惑疑点等),然后根据这些基本情况,把自己假想成是一名这样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方式、态度等,有针对性地考虑如何组织教学,以做到因材备课。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所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止脱离实际,造成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无趣。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所讲授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是重点问题力求讲细、讲透,使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悟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求解欲望。还可以提前对学生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思路,有针对性地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纠正,以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考虑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除去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涉及问题外,还应该考虑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将这些问题展开,有些学生用鼓励的方式好,有些可能用激将的方式效果更佳,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性格的不同造成的。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课下调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眼神、表情等微小的动作洞察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问、难点、要求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

然后是备知识,过去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知识很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所以,把精力都集中到如何教好学生,使学生学会那些知识就行了。而现在,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怎样教好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取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此时的备知识就不是简单得如何讲好课了,而是如何组织教学以达到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去更加全面地考虑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能够主动地去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的过程。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有创造性,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

最后还要备课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完课后,留下足够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现在则要考虑,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如何让学生在课下仍然保持着对问题的兴趣,并积极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习题的编写意图,如这些题目是怎样体现教学目标的?与例题联系的紧密程度如何?完成这些题目能起到什么作用?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有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对知识的整合、渗透与拓展、探究。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探讨?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通过课后的分析总结,既为以后的教学和下次的备课提供了依据,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把握好备课这一环节,尊重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切实注重提升自己,优化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有水平、有实效,就能真正做到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和成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备课创新精神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