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否定现象的语境顺应之英汉对比

2009-06-17 03:00项真珍曾贤模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

项真珍 曾贤模

[摘要] 本文将运用语境顺应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含蓄否定进行对比和研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概括出英汉含蓄否定之间的异同。以语义为导向的英语含蓄否定着重语法结构,而以语用为导向的汉语含蓄否定着重上下文的隐含之义。此外,英、汉语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因素,这样就导致两种语言含蓄否定的理解差异。

[关键词] 含蓄否定 语境顺应 文化背景

一、引言

含蓄否定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含蓄否定看似不合逻辑的话语,但是如果给定一个合适的语境,含蓄否定在日常交际的使用将非常合适得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人们对含蓄否定中的文化因素的注意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语言学家所做的研究,笔者将从语境顺应的角度研究英汉语含蓄否定的异同。

二、含蓄否定及语境顺应理论的关系

1.含蓄否定的定义及必要条件

含蓄否定是指没有使用明显否定词却达到表达否定意义的话语。如果人们顺应相关文化就可以明白和解释上下文中的含蓄否定。含蓄否定在形式上肯定的,在意义上却是否定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含蓄否定,人们交际时必须从语境出发,加以正确理解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含蓄否定需要遵循以下条件:

a.不包含明显否定词,例如“不”,“不是”,“从不”,“不行”的话语(Song, 2006:4)。

b.话语中包含否定词,但是这些否定词不是对问题的直接否定(ibid)。

c.对这些话语的理解需要依赖于语境,因为它们是对其它话语的回答(ibid)。

d.含蓄否定使用于人们委婉拒绝或不赞同他人的意见时。

2.语境顺应理论

国际语用协会的秘书长杰夫•维索尔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他指出语用现象可以从四个互相联系的方面进行语用分析,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和以前的语用定义比较起来,这个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解释了语言的使用。首先,要明确语境具有顺应性。语言选择具有顺应性,它涉及交际语境中的所有因素 (Verschueren, 2000:66)。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将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语言因素以内或之外的其它因素所影响。人们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具体的上下文,而且考虑到更大语境范围的不同的相关文化背景。虽然很多学者对语境之于语言使用的重要意义有过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维索尔伦是第一个提出语境关系顺应的人。

3.含蓄否定和语境顺应

既然含蓄否定没有否定词,它就不容易从形式上看出来。它只能在语境顺应的过程中被理解。话语中这种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就是背景信息。语境在语言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文化背景是语境因素之一,也是其中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有着共同背景信息的人们能够逐步地顺应语境。如果没有语境顺应的话,人们在理解含蓄否定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更容易造成误解。

三、英汉含蓄否定的相同点

含蓄否定广泛运用于日常对话,所以研究者着重分析和语言的共通性密切相关的顺应理论。语言的共通性是有可能和人类认知心理一些方面的顺应性联系起来的(Sun 2006: 315)。基于含蓄否定的共通性,英汉两种语言的含蓄否定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境对于含蓄否定的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一个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被理解为肯定,也可以被理解成否定。

A: Your hairstyle is cool!

B: Do you really think so?(高升调)

A:你的发型真酷!

B:你真的这样认为吗?(高升调)

从B的语调上我们可以判断出,B听到这样的赞美很高兴。但也有相反的例子。

A: The movie we watched last night is the best one I have ever seen.

B: Do you really think so? (低升调)

A:我们昨晚看的电影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

B:你真的这样认为吗?(低升调)

从B的语调上我们判断出B并不同意A的观点,他使用了疑问语调,但是并没有直接用否定词。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却有不同的意思。

四、英汉含蓄否定的多种形式

诚然,英汉含蓄否定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两种语言的不同发展历程导致了两种语言的不同。人类学家霍尔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高语境是指大量信息内化于交际者本身而不是在交际信息中展现出来。然而,低语境是指大量信息都展现于交际信息中(Xu, 2006: 21)。例如英语语言文化中,交际的信息流主要通过语言本身完成。相反,在高语境文化,如中国语言文化,交际的信息流主要通过交际的环境完成。

1.英语含蓄否定的表达更依赖于特定结构

英语中可以使用多样的结构表达否定意义,例如特定的短语,比较级和最高级,疑问,感叹句型。

1)短语

在英语中有些特定短语就是否定之意。它们和普通否定之间的区别就是在形式上是否有像“不”,“不是”一类的词。说英语的人可以轻易地理解这些短语,但是英语学习者却需要记住这些有否定之意的短语,例如:“far from”,“all Greek to”,它们可以用于以下场合中,表达含蓄否定含义,例如:

This boy is far from intelligent.这个男孩不聪明。

2)比较级和最高级

比较级和最高级是英语语言中一个特色语法单元。我们汉语中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可是通常我们不会用它们来表达否定之意。说英语的人则不仅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比较事物,还用它们来表达否定之意。

Of all your friends, I like him least.

在你的朋友当中,我最不喜欢他。

You are the last man I will marry with.

我永远不会嫁给你。

3)疑问句

众所周知,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是语调语言。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代表了不同的汉字。而在英语中,语调的多变暗示了不同的意义表达,特别是疑问和否定。这些都可以在疑问句中体现出来。在这里,肯定的疑问句表达了否定之意。

Winter is coming,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4)感叹句

感叹句表达否定之意通常是用在英语口语中。只有当你注意到说话者的语调时,你才能明白隐含在句中的否定意义。例如:“Catch him doing anything that is harmful to his friends!

他决不会做有害朋友的事!”

2.汉语含蓄否定更依赖于语用语境

中国人倾向于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表达。他们希望听话者能够通过交际语境明白意思。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的统一思想影响着汉语的发展(Hou Song, 2006: 28)。

学生:好饿呀!

老师:我们现在上课的内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个快下课时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想尽快下课因为午餐时间到了。然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他应该尊重老师。他只好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没到规定的下课时间,老师当然不会下课。所以老师顺应语境并且含蓄地建议顽皮的学生享受精神粮食。

五、不同的语境的理解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是什么使得英语与汉语不同?肯定有一些深层次的因素影响着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来源于两国的文化差异。虽然还存在其它方面的思维方式,笔者在此选择其中的五个方面进行讨论。这五个方面与语言对比研究紧密相关(Hou Song, 2006: 28)。

1.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意识形态,深深地影响着本国人的思想。此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很大不同。在东方人看来普通的交际模式可能对于西方人来说很奇怪,因为我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A: Where are you going?

B: Why do you ask?

A:你去哪里?

B:你为什么要这么问?

A是中国人,所以他的问话在中国传统问候中在普通自然不过了。但是作为一个英语母语的人来说,被问到这样一个私人问题,他感到很不自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强调隐私。因此,B有理由相信A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所以A应该明白B在语境中的含蓄否定。他拒绝了A的疑问式的问候。

2.信仰和宗教

不同国家的人信仰不同的精神力量,因为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国家起源和发展。一些英语国家的人信仰基督教而一些中国人信仰佛教。

A: What would happen tomorrow?

B: God knows what they will do.

A:明天会怎么样?

B:天知道他们将怎么做。(或:鬼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因为很多英语国家的人是基督徒,他们相信只有上帝能拯救他们于深渊之中,相信上帝能预见未来。中国人可能会说“天知道”,我们认为天高高在上,一切皆由老天爷预见(鬼有非凡之力,鬼也可以预知未来)。无论如何,不管是“上帝知道”还是“天知道”的寓意都是无人知道,没有超能力的凡人无法预见未来。

3.道德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所以中国人对很多事情持有保守的传统观念,特别是有关恋爱结婚。似乎只有在男孩子和女孩子完成学业或找到工作后再谈恋爱才合乎情理。似乎青少年时期谈恋爱就会影响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Tom: Mom, I would like to date with Jean tonight, ok?

Mother: Eh…. I think you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today, right?

汤姆:妈妈,我今晚可以和珍妮出去约会吗?

妈妈:我觉得你今晚还有很多作业要做呢。

汤姆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很多传统的中国家庭都不允许家里的初中生谈恋爱。然而,在西方国家,在青少年时期谈恋爱是很自然的事情。西方文化很强调个人主义,西方的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很多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过早谈恋爱只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分心。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心切。

以上三方面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它们构成了英汉含蓄否定差异的主要方面。

六、结束语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英汉含蓄否定的异同。英汉语都遵循着语境顺应理论,并且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首先,英语含蓄否定更倾向于使用一定的结构,而汉语含蓄否定着重于语用方面因为它们主要被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周曾经说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说汉语的人们对隐含意义,理解和巧妙沟通给予高度评价。然而,说英语的人们倾向于通过语法结构表达含蓄否定,这种含蓄的意味大都可以通过仔细的语境和语法分析得以发现。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Hou, S.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ies on the Sentence Level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DB].2006.

[3]孙芳琴.语用与文化比较[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4]宋荣超.语用否定的顺应性解释[J].中国教育导刊2006,(17):4-9.

[5]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浅析
浅谈生态文化背景下的室内环境设计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五溪文化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