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奖等

2009-06-19 04:26丁月玲等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评先评奖研讨

丁月玲等

多元评奖

丁月玲

学期快接近尾声了,一年一度的评先工作又将进行,每年的先进人选上级都下达指标,就那么几个,更多的教师在默默付出的同时,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关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园经过反复思考和协商,决定在原来综合评先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岗位特点和每个人的工作特长再设立多元奖项,如爱心奖、助人奖、金点子奖、巧手奖、创意奖、最佳配班奖、智慧型班主任、科研能手、教学新秀、节约型好职工、家长的贴心人、园长的好助手等等。每个奖项人数不限,每人依据自己的工作优势可申报一到两个奖项。这个消息在职工大会上一公布,立刻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跃跃欲试。

接下来,我们要求职工认真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梳理经验做法,自主申报和撰写工作小结。先以大、中、小班年级组和保育后勤组为单位开展个人汇报,讲述典型事例,每个组由组长牵头,一名行政人员参与。小组成员在认真倾听同行经验和事例陈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推荐人选到幼儿园作交流,然后进行群众民主投票,凡票数过半的再由幼儿园领导班子依据平时的巡视了解和过程考核,确认是否名副其实,最后综合考虑各方评议确定奖励人选,由幼儿园颁发获奖证书和相应的奖金。

多元评奖活动开展以来,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被空前激发,他们遇事不再简单应付,而是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智慧,想方设法寻求最佳做法,力求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同事之间也常常相互分享、交流“灵感”或“绝招”……

多元评奖给了教师更广阔的施展舞台,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自身努力的被肯定、被认可,在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唤起对职业内在尊严与幸福的体验,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工作激情,不失为有效的管理举措之一。

绝招互换

杨凯红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园本教研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研活动中能真正地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发现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困惑常常不是自己真正的困惑,因为教师担心自己提出来的困惑不够水平、不够新颖让人笑话,因而万不得已提出的困惑大多是“借”的,网上、杂志上找找。有困惑讨论就行。于是,整个研讨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虽然这样的讨论对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缺乏针对性,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困难。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研讨活动中不再强制要求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而是让他们根据研讨话题亮出自己在实践中的绝招,来个“绝招互换”。每次的话题都会提前公布,事先让教师去思考和总结自己关于话题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有备参加教研。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阳光的体验,说自己的教学窍门,总比说自己的难题痛快得多,自豪得多,而且这些小窍门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同伴来说是最好的实践引导,大家听了,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跃跃欲试的感觉。当小窍门得到肯定时,教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会促使她更积极地去研究、摸索、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一次在讨论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时,针对小班幼儿喜欢娃娃家,都挤在娃娃家的情况,一教师就亮出了她的招数:“小班孩子喜欢挤在娃娃家的原因,无非就是他们喜欢炒菜的动作和抱娃娃,我就多准备了一些锅灶,并将它们排成‘一字形,这样,孩子就不会全挤在娃娃家了。”大家都觉得这招很不错。在某个教师亮招的时候。其他教师听着听着会自然而然地提出一些看法或疑问,这样,讨论便引向深入,一些困惑自然得以解决。

猜你喜欢
评先评奖研讨
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基层减负年怪相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警惕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精英化倾向
文艺评奖不能沦为“评奖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