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护理

2009-06-20 03:11毛燕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9期

毛燕飞

关键词 耳穴压丸 尿崩症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5

特发性尿崩症在中医属“消渴证”范畴,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患者病程长,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较大。耳穴压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等中药药籽刺激相关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院中医科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为内分泌、遗尿点、膀胱点、交感、神门等。配穴可根据临床辨证灵活加减应用,如肺肾阴虚型的可酌加肺、肾;胃阴不足可酌加胃、脾;三焦输布失常可酌加三焦;阴津亏损可酌加肺、胃、肾等。

操作:先行耳穴经络评价,耳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0.8cm×0.8cm胶布按压在对应的耳穴上,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指导患者或家长按压方法,嘱每天按压耳穴3次,每次20分钟,3~4天更换一侧耳朵继续进行,连续30天为1疗程。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定时采集尿标本或血标本,测定尿比重及血尿渗透压。

护 理

耳部皮肤护理:每次治疗前检查皮肤完整性,由于部分病人治疗心切,往往在自行按压时出现皮肤破损的现象,面积大小不一,若不及时处理破损皮肤,易造成耳部皮肤感染,影响治疗。因此,每次治疗前先检查耳部皮肤的完整性,如见皮损应及时在破损皮肤表面涂抹红霉素软膏,严重者暂停治疗。每次贴压前必须消毒耳部皮肤,询问有无胶布过敏史,过敏者使用抗过敏胶布。

标本采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须定期采集患者的血、尿标本,监测尿比重及血尿渗透压,因此,采集尿标本时一定嘱咐患者留取晨尿,容器应清洁、干燥。采集血标本时,必须空腹采血,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并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以便医生评估疗效。

辨证施护:特发性尿崩症中医属“消渴症”,多有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临床表现为多饮、多渴,疲乏无力等,病机素体阴虚所致,耳穴压丸治疗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进行配穴,护理上应根据医生辨证诊断分型辨证施护。

情志护理:在我院接受耳穴压丸治疗的特发性尿崩症患者,以往大多采用西医治疗,病程长,病史在1~10年,心理负担重,表现焦虑、恐惧,治疗期望值较高,由于耳穴压丸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病,我院属首创,病人以往无治疗体会,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加强与患者沟通,讲解治疗注意事项,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照料,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饮食护理:嘱患者注意食物的均衡摄入,忌食辛辣肥厚食物,并根据症型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①肺肾阴虚型: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指导病人多食用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西红柿、黄瓜、绿叶蔬菜、蛋、奶等。②脾肾阳虚型:指导病人多食牛肉、羊肉、山药、土豆、瘦肉、水果及蔬菜,禁食生冷饮食,多食性温食品,嘱每晚热水袋敷小腹1次。

健康教育:由于特发性尿崩症的患者多有烦渴、多饮等症状,因此嘱患者家中应备足温开水,及时补充水量;适当运动,预防感染;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监测24小时尿量;按时复诊,指导患者或家属采用合理力度按压贴压的穴位。

讨 论

在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患者中,根据此病中医的不同证型,通过情志及饮食等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护理工作更符合患者病情需求,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很好的配合了医生的诊疗工作,提高了治疗效果,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特色。

参考文献

1 曹雪红,吴成,周碎红.尿崩症患儿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7,(19).

2 曹玉梅,石金风,王淑华.消渴症情志调节的护理.现代护理,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