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推理思维及其同传的特点

2009-06-21 01:48张薇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口译关联

张薇薇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口译活动及其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同传越来越成为我国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口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同传是国际会议上的一种口译形式,是一种按译出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的直接交际行为。

[关键词] 口译 同传 关联 思维策略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口译活动及其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同传越来越成为我国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同传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大大缩短交流过程需要的时间,从而节省开支,亦保证大量必要的信息可以准确地传达。同传是国际会议上一种口译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之目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工具。

国际会议通行的翻译形式基本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直译式同传。这是国际上大型会议通常采用的翻译模式,这对译员的同传室的数量与会议使用的语言数量一致。例如,在联合国大会上,根据联合国所确定的五种工作语言,翻译工作的同传室也相应为五个:汉语同传室、英语同传室、法语同传室、西班牙语同传室和俄语同传室。每个同传室通常配备两名译员,他们分别负责将另外四种语言译成本同传室工作语言,因此,每个译员相应地至少要纯熟地掌握两门外语。

另一种为转译式同传。这时,会议使用者所使用的语言有一种被确认为大会语言,其他的语言参照该语言进行同传。通常这是会议所在地所使用的官方语言,有时也可能是大多数与会人员通晓的语言。在采用以特定语言为会议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同传室的数量比会议实际使用的语言数量少一个。例如,假设在中国的某地进行某个国际大会,共有本自英、法、俄、西班牙、中国五方与会代表,分别使用五种不同的语言。这时,进行会议翻译工作的同传室数量是5-1=4个。它们是英语同传室、法国同传室、俄语同传室和西班牙同传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发言代表使用汉语,则各同传室同时将其发言译成各自负责的外语,而如果是英语代表发言,则先由相应的译员负责将发言通过同传译成汉语,而其他三个语种的译员再根据汉语译文以同传方式分别译成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考虑到同传所具高度紧张性,每个同传室通常同时配备两名译员,交替进行同传工作。

在实地应用过程中,两种同传模式各有利弊。

从会议的组织来说,直译式同传更利于体现国际平等的原则,避免了因确定一国语言为大会语言而产生的对其他语言歧视的嫌疑。同时,直译式同传可以使参会各方代表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获得大致相同的会议信息,而转译或同传不仅在信息接受的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先后差别,而且在信息量的传达方也尽相同。在采用转译式同传的会议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当发言人由于使用某一诙谐的语言表达而引起该语言与会代表的哄笑与赞叹声时,使用其他语言的与会代表则由于翻译的滞后难汇入到这交流中。

从翻译的信息量来讲,转译式同传的会议翻译在信息量上要逊于直译式同传会议的信息量。这是因为转译式同传从译出语到译人语常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发言人语言→大会工作语言→各方代表语言。考虑到每一步同传时信息都会出现正常的衰减。因此,转译式同传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就比直译式同传的效果要差一些。

就翻译的难度而言,转译式同传中负责大会工作语言翻译要比直译式同传难度更大一些。这一难度不是体现在翻译的语言处理方面,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译员的心理压力方面。当一个译员知道不仅是部分与会代表在通过他人的了解会议有关内容,而且其他语种的译员也要根据他的翻译进行二次同传时,该译员下意识地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会在这一压力下尽量去争取提高语速和减少停顿时间。当该译员在句与句或段落与段落之间,或者是有时为了弄清发言人真实的意图而不得不停顿时,他会因会场里的寂静而产生“失职”感,而根据这一大会语言同传所做的二次同传,由于同传过程中信息的自然衰减,相对要容易得多。

同传属于一种极端条件下实际的口译。所谓极端条件是指对同传来说,一是时间高度匮乏。二是存在着音响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听力和表述的干扰。所以,口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以口头方式传递源语信息的语际转换活动,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源语讲话人、译员和译语和听众三方,其中译员是口译的核心。同传是国际会议上的一种口译形式,是一种按译出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的直接交际行为。

口译最佳关联的特殊性。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口译交际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实现源语讲话人与目的语听众之间的沟通,他们各自的谈话是针对彼此,而非针对译员而言的,译员只能起一种传递和转换的作用。按照关联理论,如果A方与B方之间直接进行交流,那么,B方根据自己的语境,假设来寻找与A所发出的话语信息相关的内容。在口译活动中,由于语言的隔阂,这种寻找关联性的工作实际上是通过译员来真正实施的。所以,口译是一种的交际,尽管如此,其可划分为两个明示推理过程,该交际最终的目的却是实现A和B之间沟通。作为桥梁的译员,其角色应该是促进保证此AB之间交际目标的实现。口译员与普通的单语交际B的角色不同,任务也不同,单语交际者B的理解了原交际者A的话语之后,标志着这一轮交际的结束。但口译员却还要将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再现。

口译推理思维策略。

口译中最佳关联的特殊性,要求口译员在第一轮交际中的推理思维过程肯定与单语听众不同的。口译员必须要采取求积极的思维策略,才可能达到多于单语听众的语境效果。从广义上讲,口译员应该注意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口译内容涉及的领域广阔、复杂多样,译员应该对政治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商贸法律、史地、国际、民俗知识、生活常识等,都要略窥门经。这样,源语讲话者发言时如若旁征博引,口译员才能与自己的认知语境建立关联,正确推理出所指含义。在狭义层次上,口译员应该针对每一次具体的口译实践,认真准备,使自己在最大程序上熟悉所要翻译的话题以及相关词汇;争取在接到口译任务后至口译工作开始这段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与交际双方尽量接近的认知语境,这是非常必要。设想,倘若也拥有与A方与B方的共同认知环境,那么,口译理解的难度自然要小得多。

推理思维过程从译员的语音听辨开始,译员听辨的不是语言学习阶段专门为准备的节奏和速度十分理想的音节和词汇或句子,而是正常交际下的、甚至比正常还快的语流速度。口译员作为源语讲话人与目的语听众之间完成交际和实现沟通的桥梁,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的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芮敏.关联理论与口译理解策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3).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林巍.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口译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基于广义关联聚类图的分层关联多目标跟踪
智趣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口译教学中的译前准备与百科知识积累——以口译教学中的科技主题为例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