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优做强贵州电网

2009-07-07 09:52唐斯庆
山花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贵州供电电网

唐斯庆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还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能力,最关键的是要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贵州电网公司作为民生基础产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承担着确保电力安全、保证供电需求的重要使命,还肩负着自身做优做强的重任。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我们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南方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为做优做强贵州电网,落实措施、形成制度,以“保增长、抓建设、强基础”的实际行动,有效推动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深刻认识贵州电网的落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贵州电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南方电力能源基地初步建成,西电东送主力军地位初步奠定,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成为贵州第一支柱产业,电力率先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但由于长期受“重发轻供”思想影响,加之贵州要抢抓西电东送机遇,多年来的建设重点主要是电源点和配套送端电网,城乡电网建设只满足于用户用得上电,投资严重不足,网架不强,装备落后,欠账很多。

在电网结构方面:一是电源与负荷发展不尽协调。截至2008年底,贵州西部和北部的电源装机占全省统调装机的80%,负荷仅占全省的36%,而东部和南部的装机仅占全省的20%,负荷却占全省的64%。二是500千伏变电站布点仍显不足。如,北部电网只有1座500千伏鸭溪变电站,电源、负荷非常集中;中部电网将于明年投产的500千伏醒狮变仅为单台主变,却要承担8个以上220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和塘寨电厂600MW机组的接入,安全运行风险大。三是220千伏地区电网薄弱。除贵阳、遵义已形成220千伏环网外,其他地区几乎都没有形成完整的220千伏环网,地区电网间的联系不够,特殊情况下的相互支持能力不强。四是城乡配网结构极其薄弱。10千伏单线长度偏长、装载容量过大、导线截面偏小、分段数较少、单段平均用户数过多、“环网率”偏低,特别是体现互倒互带转供能力的线路“N-1通过率”严重偏低。

在装备方面:一是主网设备装备水平低,安全隐患多。网内仍有15台110千伏铝线圈变压器,部分220kV和110kV断路器年限长、型号老、缺陷多;先进的GIS变电站只有110kV等级15个,GIS设备只有50个110千伏断路器间隔。二是城市配网投资欠账多,装备水平尤其偏低。技术标准偏低、技术含量不高,设备及设施陈旧、落后、可靠性差、损耗大。全省城市电网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仅为63.41%,电缆化率仅为24.63%;设备故障率统计中,因产品质量不良造成的故障占36%。

在自动化方面:110千伏未全部实现综自化,35千伏综自化率仅为67.24%,35千伏以上变电站无人值守率只有18%。220kV只有30台主变安装油色谱在线监测仪,仅占60%,110kV及以下在线监测基本未开展。数字变电站还未投入使用,县调自动化覆盖率很低。

在信息化方面: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在去年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初步评价中,仅为C级。大部分地区局未建立综合数据网,部分通信设备已经超期服役,故障多、维护量大。数据网络尚未覆盖到110kV变电站和县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三个落实,做优做强贵州电网

落实“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坚强电网

贵州是全国两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省市之一,电力是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其对电力的依存度也就越高。2008年初的一场冰雪灾害,使贵州电网遭受灾难性破坏,全省的工业生产和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先后受到停电影响,最严重时,工业生产几乎全停,全网日供电量只有灾前的36%。由此可见,贵州电网的网架结构是不够坚强的,抗灾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而且,从今年开始,因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上大压小”政策,凯里、遵义、贵阳、清镇电厂都将相继拆除,要保证城市可靠供电,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快电网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国家投入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以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南方电网公司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力度,对贵州电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做强做优贵州电网的历史性机遇。机遇面前,我们审时度势,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南方电网公司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果断做出决定,勇担历史责任,树立了“丧失机遇就是失职”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谋划贵州电网新一轮发展。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争取,2009—2011年,贵州电网建设投资将达到33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电网。

按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加强三提高”,即加强电网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并制定了3—5年的电网建设目标。

首先是加强电网结构。500千伏电网以满足西电东送、主干网安全稳定和省内用电需求为目标进行完善;全面实现220千伏环网供电,中心区可考虑双环网,区域之间实现220千伏电网互联,110千伏电网基本满足N-1要求;加大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力度,核心是加强10千伏网架结构。

其次是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加大配网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标准,完善设备检测手段,广泛使用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免(少)维护的设备,着力提升配网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

三是提高自动化水平。积极开展无人值守变电站和集控中心建设,逐步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深入开展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

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认真落实公司信息化“登高计划”,确保公司信息化水平今年达B级、力争达B+级水平,明年确保达B+级、力争达A级水平;加强通信网建设,完善主网网络结构,提升主网光通信环网率;建设光传输B网,与地埋光缆、卫星通信系统构成立体化通信网;提高信息化系统实用化水平和配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我们要求,通过3—5年的电网建设,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要用户要力争满足N-1-1要求,10千伏城市配网实现“手拉手”供电;县级电网实现110千伏及以上多路电源供电,15个产煤大县实现220千伏电网覆盖,并按规划实现煤矿双电源供电;农村电网完全满足农户生产生活需要;主要城市核心区域实现配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明显提升,贵阳、遵义等重点城市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小时、配电网综合线损率不超过4.5%,其他地区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有显著提升,满足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CDEF各区可靠性和线损指标;有1-2家供电局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落实“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建设责任电网

第一是着力提高供电可靠率,缩短客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率,是站在客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回答了“电网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实质就是减少用电客户的停电时间。把其作为“总抓手”,体现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用电需求的导向的价值理念,是对我们电网企业从电网建设、服务、管理、经营等方方面面的一次思想解放和革命,是电网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和归宿点。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电网安全、电网建设、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中心”,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例如,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在巴黎,电力公司的第一反应不是抢修设备,而是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客户供电;在国内,往往是优先抢修设备,客户的用电需求摆在次要位置。

2008年初,南方电网公司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总抓手”,促进电网科学发展。冰灾之后,我们结合南方电网公司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针对贵州电网现状,明确提出要转变电网规划建设思路,把过去电网建设尤其是地区电网建设“以仅满足客户用上电为目的”转变到“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技术水平为目的”上来,重点建设220千伏地区主干电网和城乡配电网,着力加强电网结构,切实提高供电可靠率。

第二是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做好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资本运作和扩张可以把企业做强做大,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依靠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才能把企业做强做优。所以,没有一流的干部员工队伍,不可能成就一流的企业。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牢牢把握这一时代发展潮流,把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当作投资项目来管理,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建立智力资本的开发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探索研究把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电网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着力推动安全发展。一是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安全发展。进一步强化电网安全稳定就是“生命线”的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确保安全发展。二是要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要求,扎实推进“三体系、一机制”建设。要把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变电站标准化和配网规范化管理;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做好应对贵州电网2009年十大安全生产风险的各项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三是扎实推进生产技术指标创优活动。完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并逐步推广到县级供电企业。深化线损“四分”管理,加强小指标考核,持续改进。四是要加大各级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注重岗位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一线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各专业人员应知应会的业务素质。五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传递机制。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不负责任、违章指挥、违规操作酿成事故的人员,要严肃处理,不能姑息;对重复发生事故的单位要从严处理。

着力打造和谐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内外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就外部来讲,电量增长困难、厂网矛盾加剧、政府和社会对电网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就内部来说,电网建设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经营压力增加、人员素质需要提升、农电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劳动关系急需理顺、薪酬管理亟须规范,等等。针对查找的问题,我们将以创先为载体,优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建设、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建立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探索有效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完善关键领域内控机制,规范招投标、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关联交易等工作;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建立公司综合指标管理体系,启动和推进指标化管理工作,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消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实现管理现代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继续规范和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现管理规范化。建设覆盖营销、人事、财务、生产等主要业务的统一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农电管理“短板”问题。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上划工作;规范农电用工和薪酬体系,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加大一体化管理力度,以县级供电企业五项基础管理达标为载体,延伸专业管理,提升其基础管理水平。此外,我们还将着力构建和谐的供用电关系和和谐的厂网关系。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节能发展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可以从三个方面狠抓节能降耗:一是从需求侧加强节能工作。有预测表明,若实施有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电力装机1亿千瓦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还可以节约8000~10000亿元的电力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我们将认真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节能降损纲要》,并严格执行国家差别电价政策,积极协助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完善高耗能行业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在发电侧做好节能减排。积极配合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各项要求,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从管理、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推进全国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我们还将继续配合省政府完成“上大压小”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三是从输配电环节强化节能管理。加强电网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标准设计,深挖节能降损潜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绿色行动”,认真落实公司“十一五”节能降耗综合性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电网建设节能探索与实践,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效能监察。深入开展线损“四分”管理达标活动,加大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力度,加大线损统计分析。从2009年起,凯里、遵义、电厂、清镇电厂将陆续关停,我们还将积极做好电厂关停后的负荷转供和电网无功补偿工作。

总之,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力工业发展应坚持以质量效益型发展为前提,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与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坚持以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协调供应与需求、电源与电网、电力发展与能源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践行南网方略,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牢固树立“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推动培育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并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贵州供电电网
穿越电网
战洪魔保供电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2050年澳大利亚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