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这一年

2009-07-13 01:49宋晓杰
岁月 2009年6期

宋晓杰

1、四十年来,共参加追悼会不会超过五六次。而这大半年,已达到这个数字。总结起来,一是因为工作,一是因为年纪。不管承认与否,那句诗怎么说来着——是时候了!第一次为别人写悼词,并且在如此肃穆黑暗的时刻,念出声来。心空腿软,声音颤抖,哽咽,泪眼找不到换行,全场静默十数秒。

2、终于得了优秀青年作家奖。终于。且满票通过。事不过三。这是磨刀霍霍第三次的收场。却恍惚着,似乎与自己无关。对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心虚地说:评委们心太软,照顾我,因为明年我就成大龄老青年,没资格了。而且,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我正徘徊在法庭门外——第一次因为与己有关又无关的事,等待预料之中的结果。

3、盛夏里,旷日持久的病,来历不明。貌似感冒,把所有的内容轮番来一遍:低烧、畏寒、喉咙痛、咳嗽、涕泗交流、一个鼻孔出气儿……如此小病,却大养了半个多月,也没完全彻底地“回到从前”。究其成因,不外乎:急火攻心、多日劳碌、偶感风寒。治疗办法乃纯绿色疗法:不吃药、不打针,气死医院、荒弃药店,大壶喝水、蒙头大睡。却因此耽搁了去领一个小奖和一次久已醉心的朝圣。诗友回话介绍盛况:颁奖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替我站在台上迎接镁光。她本温软的语气却把前半句说得又着重又跑调。我大笑。笑后反问自己:难道我不是四十?心酸。

4、原谅别人的误解,不再去作徒劳的解释;也原谅自己的倔强,不再轻易倾诉、表达。心下深信:再相爱的人也不能彼此代替,完全契合,日子还得“一个人”一天一天地过。并耐心地规劝自己:留一点“陌生感”给对方和自己。高兴时,亦欣然;偶尔失望。也伤不到主干,好些。转而心静无波,虽然内心可能更加黑沉、昏暗。若无其事地,独自收拣芜杂枝蔓,慢慢修剪,慢慢打理。

5、听英文歌曲,类似梵音,非常享受。那是一个朋友的博,每每打开电脑,就把自己挂在他的页面上。虽不知所云,但身轻、心静,化成一滩水,云中飞、水上漂,似乎与这个世界无关。关于这些,那人不知,也不想对他提起。心中感激。

6、重拾去年在鲁院搁置的儿童长篇,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把小说进行到底。谁知,心静下来,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很快进入状态,并恬不知耻地被自己编造的故事深深感动。似乎到达成人的极限和顶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从此开始往回活。

7、过早体会到“空巢”,不过知道怎么爱自己。一个人买菜、做饭;一个人散步、看书;一个人听音乐,从不主动摸电视的按钮(坚决不看肥皂剧,香皂的也基本不看);一个人买酸奶、苹果、海带、大枣、地瓜、南瓜,隔三差五泡一小碗黄豆、木耳。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丝毫不马虎、不偷懒。

8、时间总是不够用。实在没事可做,就去超市买牙膏、牙刷、洗发水、浴液、面巾纸、洗衣液、好看的毛巾和床单……最好店庆或促销时去,既省钱,又过瘾。那些东西——用妈妈的话说,“不吃草不吃料的”,放不坏,永远用得着。

9、到文化用品商店买回一堆笔记本和圆珠笔、碳素笔,放在眼睛能时时看到的地方,这是对童年的一个补偿,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个文化人。

10、楼下传来打麻将的清脆声音,觉得好听——最起码不烦,不再鄙视他们浪费时间。都是消磨。都是在找一个什么事消耗掉多余的时间,而已。

11、在当当网定了若干批书,天天搂着,不舍得一下子看完。看到高兴处,一秒不停地向朋友们推荐,仿佛书托儿。从中“认识”了几个朋友:贝索拉,从2003年的深圳就开始喜欢了,今年要在“喜欢”前加个“更”字;马世芳,一个台湾人,他说:我真正最想做的事,就是做你的朋友。因此也喜欢他推荐的大胡子、圆眼镜的列侬,并试着找到去世前的他,听听他的声音;还有摩罗,不是印度欧罗巴语系中最古老的一支,不是反叛,是个学者,他关于现在孩子的童年的那段话,有差不多一整页。为了那一整页,开始找他的博客,找他的液晶名字一般的书。还有早就爱上的巴乌斯托夫斯基、蒲宁、帕斯捷尔纳克、米沃什、里尔克、格拉斯、杜拉斯、《小银和我》、《人间食粮》、《要塞》……反复看,反复看,看成尘世中的亲戚。

12、看到周德东“前半生”的“流水帐”,心潮澎湃。忽然想起,他是我们青春的代言,是传说中的“白马王子”。如今,我们的文字出现在同一期刊上,并不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已出版四十多部专著,下意识捂紧了嘴巴。

13、想起在北京798见过的一个画家(准确地说,见过他的名片)。他是八零后,但他还原了我记忆中的胡同,以及我清贫而快活的童年。那些洗不干净脸的孩子、水泥勾缝的红砖墙、大头鞋、花棉袄、昏暗倾斜的路灯……都曾是我的。如果那个儿童长篇散文能够出版,我一定找他配插图。虽然我不认识他,只要想找,应该能够找到。他在西安。很青春的一个男孩子。直觉告诉我:他理解十三岁的我。

14、看到汶川的孩子,浑身颤抖,恨自己不强大、不勇武。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泪。会不出声地流……

15、长江大桥在旧相册上,在爸爸和叔叔涂着红嘴唇、戴着棉帽子的照片上。当我招手,想去长江大桥的时候,司机指了指车的后屁股,摇摇手——他的车是双号,那天,单号才能通过。

16、一个人在耗资3000万的河畔湿地公园,每晚狂走一至两小时,一忽儿从西向东,一忽儿由南到北,像捡了钱一样乐呵。过水上通幽的木桥、站在坝上眺望,暗自指点江山:这儿应该栽高的树种,那儿应该多一座回廊;这儿规划广告牌,那儿多建个洗手间……轻声笑自己,这好像都是市长该管的事儿。

17、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乐声悠扬在林间小径缭绕,牵人心怀,忽然想对谁说:这么好的夜,我们压马路吧……想了半天。不知道说与谁听。我是个板板正正的人,不要太炫、太雷、太出格,才好!

18、秋已尽。当我说完上面的话,冬天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