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2009-07-13 05:34毕凤芹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9年8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孙中山革命

毕凤芹

【背景材料】

2008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2周年。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知识链接】

1早年为维新奔波:曾经上书李鸿章要求维新,未果后转向革命。

2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成立兴中会与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动摇帝国主义在华秩序,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一次里程碑式的巨变。

3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斗争:为维护辛亥革命果实,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独裁,先后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大都失败。

4晚年的伟大转变: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建黄埔军校,促使国民革命运动发起。

【知识拓展】

孙中山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巨大影响。

1孙中山先生在撰写《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在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和方案中,主要内容包括: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孙中山先生倾心规划的宏伟设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2《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在上海一带建设中国东方大港的计划。目前,上海洋山港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港址。整个洋山港工程规划至2020年,建设码头深水岸线总长超过10公里,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3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300万标准箱以上。

3《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在三峡建坝的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构想。这座跨世纪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于2006年9月20日开始进行156米水位蓄水,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三峡工程使长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4《建国方略》中提出了“火车进西藏”的设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极力倡导修铁路,并进行具体筹划。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孙中山“火车进西藏”的设想变为现实。

【跟踪练习】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据此回答1-3题。

1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在早期革命过程中进行的斗争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是()

A领导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B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c组织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限制小私有者

3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为促进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发表《告各友邦书》②发表《北上宣言》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④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三民主义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新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一生中两次转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1)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是改良(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甲午中日战争后是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原因:上书受挫和中国对日作战的失利,使孙中山认识到用和平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放弃维新改良的和平幻想,坚定地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2)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进步。(3)变化: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原因:辛亥革命后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继受挫(失败);得到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孙中山本人坚持民主革命的思想。评价: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4)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②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③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孙中山革命
孙中山的绰号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中国的出行革命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抗战时期何干之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