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三阶段的演变与启示

2009-07-13 05:34张立群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9年8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民主化辛亥革命

张立群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步步加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梦想,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在做着不同的尝试。这些尝试大多涉及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因此,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期(1840—1919年)可以包括这四个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其内容和特点来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对西方经济技术方面的学习

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始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购买外国的机器设备,第一次实现了大机器生产,使中国古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作为洋务运动的创办者——地主阶级洋务派,其发动这一运动的最根本目的不是使中国走上西方式的富强道路,而是维护清王朝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因此,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只是停留在对西方经济技术的学习上,而没有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封建制度。而恰恰正是这一做法,使洋务运动注定最终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这场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的破产。但洋务运动毕竟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并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第二阶段:政治制度的变革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先后上演了气势恢弘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也进入了第二阶段——政治制度的变革,开始在政治上进行民主化的尝试。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和欧美式的民主共和制成为先进中国人的一个梦想。然而,戊戌变法不过短短的103天就宣告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袁世凯却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使中国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都是失败的。探究二者失败的原因,我们会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政治上的软弱性,资产阶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由于政治上的软弱性,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胁迫下步步退让。而中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则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起步晚,发展慢。

三、第三阶段:思想领域的变革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了更加深邃的思想领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探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更加深入。在这一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把国外的各种思想介绍到了中国,形成了万马齐鸣的壮观局面,民主和科学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尤其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主旋律,为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上承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曲折与挫折。这说明,实现近代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经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才能成功。如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到来后,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初步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

另外,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还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本国的国情同外国先进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盲目照搬外国的成功经验是不可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民主化辛亥革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马来西亚民主化前后执政合法性的变化研究
《辛亥革命亲历记》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