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书香满身的人

2009-07-13 09:41李维华
关键词:亲子共读正确引导自我教育

李维华

摘 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和乐观进取精神,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阅读伟人故事书籍,让伟人的形象植根学生心中,让伟人故事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自我教育,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在阅读中丰富自我、完善人格。

关键词:读书;精神营养;自我教育;正确引导;亲子共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14-02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意志力差,讲享受怕吃苦,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力不足。

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状况调查,设计的问题有:你最崇拜的人是谁?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在293名学生中,崇拜影视歌星的有157人,占50.1%,而崇拜伟人的只有53人,占18%,还有许多学生无崇拜对象。受社会功利浮躁之风的熏染,学生盲目崇拜能挣大钱的影视歌星,而像科学家和革命领袖等推动社会进程的伟人形象,却没能进入他们幼小的心灵。

怎样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治本的有效策略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阅读伟人故事书籍。从而,让伟人的形象植根学生心中,让伟人故事激励学生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自我教育,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在阅读中丰富自我、完善人格。

一、读书给学生精神滋养

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纵观中外历史,一切有成就的伟人,莫不是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没中断过读书。国民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人读书,是哪些人在读书和他们在读些什么书。有人统计过,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为65本书,而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仅为5本,这还包括学生的教科书及教辅资料。犹太人在书上抹上蜂蜜,让不识字的小孩子翻,他们的小孩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而我国现在多数家长往往过分关注的是孩子的吃穿,一有时间就逛超市,孩子吃的喝的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孩子有了钱也只是买吃的玩的。其实现在的孩子饿不着,都不缺营养,而往往是营养过剩,真正的需要是精神营养,许多孩子焦虑、烦躁,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孩子太需要读书了。

二、孩子在读书中习得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依据内容、动力从哪里来,那就是书籍。学生在读书时,必将油然联系到自己,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规劝,这就是自我教育,它远胜过其他的一切教育。这一点我们能从学生的读书心得中看出来。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就会增加无穷的力量。如讲台湾企业家赖东进逆境中成才故事的《乞丐囝仔》,这本书,人们大多是流着泪读完的。赖东进的父亲是盲人,母亲是重度智障,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人乞讨为生,在他一边要饭一边上学时,从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写作业的呢?放学后,拉着父亲到几十里的镇上,父亲说唱,他趴在地上,借着路灯写作业,前面放着一个饭盒,当听见“当”的一声,有人向盆里投硬币时,他赶紧说:“谢谢”,然后又继续写作业。他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作业,并且成绩优异,还热心帮助别人,实在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就是不爱学习,连作业都不做。如果让学生都读读这样的书,把自己和赖东进比一比,从而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珍惜幸福时光,怀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去学习。

三、孩子读书需家长、教师正确引导

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2000本。何况现在的书市良莠并存,鱼龙混杂,家长、老师要给孩子把好关,给孩子选择、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读,使他们远离宣扬色情、暴力的图书。孩子喜欢读卡通故事,而那些日本的许多卡通故事都是垃圾读物,家长、老师一定要做好甄别、引导。有的家长急功近利,只给孩子买作文书,以期使孩子能写出好作文,其实只读作文书的学生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其中包括自然、人文学科等各种知识。因此,要引导孩子读两类书。一类是名人传记,像《毛泽东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等,这是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获诺贝尔奖的小说家海明威,在写《老人与海》时,理想之火熊熊燃烧,后来,理想破灭了,信念丧失了,就用枪把自己处理了。另一类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像《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自然之谜》等等,这类书能给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点燃孩子热爱科学、渴求知识的欲望。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讨论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可动员孩子查资料,自己寻找答案。比如,有个孩子从调查中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0.44平方千米,不比身边的商贸城大多少,人口只有1000人,是意大利首都罗马城中的国中之国,感到很惊讶;还有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等。这些问题大多会令孩子感到惊奇,而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这就能够使孩子产生更多的问题,积极思考起来,久而久之读书自然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一种习惯。

四、倡导“亲子共读”

6至12岁时是人的阅读丰沛期,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书,他们都会喜欢。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又主要是学习各门课程,不会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更多地在家里进行,因此,作为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担负起关注、引导、督促学生读书的责任,来共同促进孩子的阅读。一位外国学问家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要请家长首先给孩子营造读书氛围。要给孩子提供放书的地方,并把好书放在显眼的地方;经常带孩子转书店,购买适合孩子读的好书;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家长多陪孩子读书,跟孩子交流读书感受。这就是“亲子共读”。

其实不少家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与孩子读书、一起品析、一起成长。如我校四年级三班王媛同学的家长就在王媛的房间里放置了一个书架,上面放的都是王媛自己的藏书,还摆放着她的荣誉证书和崇拜者的肖像,天天看到这些,孩子自然地就产生一种力量。

许多家长苦恼的是,孩子的学科成绩不理想,有时间就想让孩子上上补习班。有位教育家说:“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生的阅读面越广,知识面就越大,学生知识掌握得也越快,一些定理、公式记得就越牢。而只看教科书硬记公式、定理,往往越不容易记住。有的孩子,不会做应用题,原因是理解能力差,不能把题中讲的条件联系起来。不能透彻理解题意,而根本原因都是读书太少。

总之,我们要点燃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激励他们阅读;要与孩子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并经常交流感受,使孩子成为书香满身的人。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正确引导自我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正确引导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浅谈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