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转化研究

2009-07-13 09:41钟积奎朱文涛杨小华
现代情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知识情报信息

钟积奎 朱文涛 杨小华

〔摘 要〕论述信息和情报的静态和动态关系;提出情报转化的概念和机制,并阐述其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探讨情报转化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情报;信息;知识;情报转化;情报科学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45-02

Research on 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Zhong Jikui1 Zhu Wentao1 Yang Xiaohua2

(1.Library,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were expounded.The concept and mechanism on 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 were raised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was elaborated.The practice problems of 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 were approached with reality.

〔Key words〕intelligence;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intelligence science

信息(information)和情报(intelligence) 是人类认知体系的两大要素,也是当今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支撑。然而,信息和情报在这些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命题。

1 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信息和情报分别是信息科学和情报科学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维纳和英国学者布鲁克斯分别提出了经典的“信息”和“情报”概念[1-2],而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诠释和纷争从未间断。正确分析这两个概念的现有诠释,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其内涵[3],有助于准确认识其相互关系。

信息和情报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它们的关系体现在数学集合中:知识是信息的子集、情报是知识的子集,同样也是信息的子集。尽管此观点已被修正:在“将知识与情报视为信息的子集的同时,认为知识与情报之间存在部分的交互关联”[4]。但是,这种包含、被包含和交叉的关系,仅反映了信息和情报之间的静态关系。知识是沟通信息和情报纽带,并使信息和情报之间体现出动态联系:信息经过序化成为客观知识,而情报是主观认知,是传递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是系列化、特定性、决策的知识。正如我国著名学者孟广均教授提出的情报观公式:信息→知识→情报→智慧。

该公式表明:信息、知识和情报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价值是依次递增的,情报仅次于智慧,比信息、知识更重要、更高级[5]。

2 情报转化厘定及其机制

所谓的情报转化就是将信息中的客观知识,与人的认知经验和社会历史因素交流,形成人的主观认知(情报),以此提升人的情报创新能力,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过程。

情报转化过程包括信息、客观知识、人的认知经验、社会和历史因素、人的主观认知(情报)、情报创新等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行使相应的功能,实现情报转化。情报转化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其演化机制见图1:

社会和历史因素

↑↓

信息→客观知识→人的主观认知(情报)→情报创新→社会实践……

↑↓

人的认知经验

图1 情报转化系统的演化机制

当今社会,空前发达的资讯业使获取信息已非难事;而计算机网络的延伸以及机读数据库检索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普及,使检索序化的海量信息,形成客观知识已非奢望。然而,客观知识游离于人的大脑之外,惟有使其与人的认知经验和社会和历史因素展开交流,才能转化为人的主观认知(情报),提升人的情报创新能力和的实践水平。情报转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形成的情报成为人的认知经验,将与新的客观知识进行交流而形成新的情报。

3 情报转化的理论基础

3.1 哲学基础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系统科学得以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丰富了事物的联系观、运动观、发展观、时空观和因果观,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6]。系统科学的哲学成果集中体现和反映在系统辩证论中,系统辩证论是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实践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理论融为一体,以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使实践辩证法更“具体化、精确化和深刻化”[7],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辩证法。

系统辩证论是研究系统的科学。情报转化系统是由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外界因素之间、情报转化系统与人的认知体系之间体现辩证统一。情报转化系统由各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并具有相应功能。要素与结构之间、结构的量与质之间、结构与功能之间体现辩证统一。情报转化系统是一个结构有序、具有多层次等级结构的统一体。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同层次诸要素之间、各层次与整体之间体现辩证统一。情报转化系统是开放的,它导致人的主观认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层次有序走向高层次有序。既体现出无序与有序之间、低层次有序与高层次有序之间的辩证统一、又体现了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正是这5个辩证统一,表明了情报转化是一个螺旋式演进过程,既体现系统结构质变和层次转化,又体现系统的差异和协同。正是这5个辩证统一,反映了情报转化的普遍联系和丰富多彩、又反映了情报转化水平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以及情报转化的建构性。

3.2 社会科学基础

“以人为本”是后现代主义认知观的核心。这种相对主义的认知观重新确立了人与世界互融互动的关系:以整体有机发展的视野面对世界,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世界,以多元化和建构性理解世界,以创新共赢的方略改造世界。知识社会学视知识(主要是社会知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互作用过程的产物,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科学社会学则触及到自然科学的社会性问题,其核心强纲领理论将知识界定为任何被集体地接受的信念系统,这既推崇对科学知识的精致论证,又强调科学认知中的社会历史属性和人的心理因素[8-9]。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在认知主义层面上的新发展,它不仅关注心理因素(意识)在形成认知中的作用,而且将认知定义为“后继的结构以一种整合的和分层次的方式在综合着以前的结构”[10]。

基于以上社会科学理论和观点,情报转化既是人认知水平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社会实际活动中,运用已有的主观经验,以一种整合的和分层次的方式综合具有

社会通约性,并蕴含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客观知识,建构新的主观认知的动态过程。

4 情报转化的实践

当今社会,知识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情报转化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正渗透到大学的各项专业工作、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中。

大学图情系统(又称信息系统)是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肩负着为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完善信息支撑和情报服务的职责。要使大学图情系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服务站、知识集散地和情报加工厂,必须做好情报转化工作:遵循情报转化的客观规律和系统自身实际情况,在其图情系统中,建立起体现大学学科特色的信息资源馆藏。建立并完善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学科馆员,以学术讲座、信息发布会、信息互动角、定题跟踪服务等方式,有效地发掘、整合、分析和发布信息资源馆藏中的情报,努力实现情报转化的最大化。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生力军,在专业学习中,他们应牢固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建立与信息终身为伴的信息情结,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商:站在信息的角度对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抽象地概括和整体地认识、从而形成的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与行为观。通过“计算机知识”和“文献检索和利用”等相关专业课程,掌握信息知识。自觉将信息观和信息知识与相应社会能力相结合,提高信息能力,即将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的主观经验,以及历史和社会因素相融合,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转化成为解决专业学习问题的情报。

学术研究事关大学的生存发展,而从浩瀚的信息中寻求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学术研究成败的关键:科技查新是学术研究课题申报的敲门砖,检索并分析与申报课题相关的大量信息,构筑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知己知彼,紧紧跟踪相关研究的动态信息,并转化为竞争性情报,以占领学术制高点,引领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信息”概念的泛化和“信息=情报”观念的盛行,导致重信息检索、轻情报分析,重信息组织、轻知识管理的倾向。在此提出和研究情报转化,既重新确认了情报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拓展情报科学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美)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陈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

[2]龚蛟腾.竞争知识与竞争知识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5):76-80.

[3]杨小华.关于信息和情报的哲学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6):115-117.

[4]沈江波.对情报理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情报杂志,2002,12:28-29.

[5]徐跃权.我国情报概念的特点及其对学科发展的影响[J].情报科学,2003,21(4):337-353.

[6]乌杰.系统辩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3-45.

[7]薛剑文.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8(4):15-18.

[8]赵树峰.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即现实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4):471-474.

[9]孙思.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评价[J].哲学动态,1997,11:32-34.

[10](美)沃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M].周镐,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19.

猜你喜欢
知识情报信息
情报
情报
情报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