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深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中的作用

2009-07-13 09:41张畔枫刘志国张丽珍
现代情报 2009年4期

张畔枫 刘志国 张丽珍

〔摘 要〕阐述了学科馆员工作的意义、起源和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学科馆员工作的不足从博客的特征出发,探讨了其在学科馆员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而,从提升学科馆员素质、丰富信息资源、虚拟用户学习几方面提出了利用博客深化学科馆员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学科馆员;博客;高校图书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47-04

The Roles of Blog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Work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University LibraryZhang Panfeng1 Liu Zhiguo1 Zhang Lizhen2

(1.Library,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2.Teaching Affairs Department,Jining Teachers College,Jining 01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 account of the significance,origin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of subject librarian,inadequacy of the present work of the subject librarian has been discovered.Accordingly,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blog into the librarian餾 work has been explored with a brief review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blog.Some proposals have been given in respect of enhancing the subject librarian餾 qualification,enrich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enlarging users virtual learning.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log can enhance the work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subject librarian;blog;university library;roles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及网络环境下,为学校提供高层次主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努力贴近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学科馆员又称联络馆员,是指拥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并以学科划分业务工作,全方位为对口院系专业人员的科研、教学和学习提供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发挥着沟通学科专业与图书馆资源的桥梁作用。博客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网络工具,具有信息实时传递性、思想交流性和信息共享等特点与图书馆知识全社会共享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为学科馆员的服务策略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1 学科馆员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已取得的成绩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大学图书馆。之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也推行了这种模式,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目前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中已普遍实行。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学科馆员制度[1],2000年开始,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图书馆[2]相继开展了学科馆员工作。截至到现在,我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图书馆陆续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各馆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服务模式,使学科馆员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又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和发展。

1.2 问题和不足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更加畅通了文献信息需求与保障的渠道,加快了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由传统服务向高层次、现代化服务的飞跃。但也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普遍存在着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偏低、资源不足、服务深度不够等问题。

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学科馆员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一个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应该具有多重角色,国外学者认为学科馆员应该同时是学术联系人、学科专家、研究支持者、学科咨询者等;国内学者认为学科馆员是某些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在国外,学科馆员多由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资深馆员担任。而在我国,多数学科馆员并不具备一定程度对口院系的专业背景,严重制约了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创新作用。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科馆员制度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推动下都不同程度加强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各高校图书馆也都引进了多种中外文数据库,为本校师生获取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馆际间资源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馆资源的不足。但有限的显性资源依然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信息需求,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用户对学科馆员的依赖及信任,阻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由于人员素质和资源不足以及管理模式陈旧等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工作内容局限于信息联络、文献检索、组织培训等基础层面服务上,在重点学科建设、课题跟踪、重点科研立项等深层次服务方面,多数学校仍处于空白状态。学科馆员工作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对口院、系、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去。

2 博 客

2.1 博客的概念、特点、类型

Blog一词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英文缩写,中文翻译为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内容可以是日记和随笔,也可以是基于特定主题或领域的集体创作[2]。博客的构想最初始于1997年的美国,2000年迅速风靡全球,2002年8月在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各专业领域的博客也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博客是零门槛网络技术平台,即零体制、零技术、零编辑、零成本、零形式,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任何人通过博客都可以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网络世界;奉献、共享和交流是博客的最终动机,没有交互,博客就没有生命。

博客通常有基本博客、小组博客、协作式博客和知识库博客四种类型。基本博客是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小组博客是一些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博客日志,小组成员可以就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共同协商完成同一个项目;协作式博客是通过共同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方法或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博客日志;知识库博客是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的一种方式。

2.2 博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博客因其简单、个性、及时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同时也进入了图书馆界。目前国外有许多图书馆博客网站,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博客都比较成功。如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创建的“Uthink”博客项目,该博客的应用将图书馆从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转变为学术交流中心,各个院系、专业、研究课题项目组或特定课程都可以通过博客将具有共同专业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

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编目部“博客”、《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项目等。2004年厦门大学图书馆信息部就为“2004年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方案研讨会”建立了一个博客,通过该博客发布会议进展信息、会议议题内容,同时会务人员也利用博客进行会务沟通。

近年来,国内许多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学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其中比较著名且人气旺、个性鲜明的博客有:老槐也博客、超平的博客、李明华的博客、钱途无量的博客等,有的依附于商业网络,有的依附于专业的图书馆网站等等。

2.3 博客应用于高校学科馆员工作的可行性

博客的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特点以及博客们所倡导的共享、奉献和交流的思想理念与学科馆员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完全一致,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博客的零技术低门槛为学科馆员建立博客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国内外有很多免费的博客服务提供商在线提供博客空间,博客页面很容易生成,无需网页制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注册就能获取自己的个性化博客空间。博客的页面更新不需要专门的网站维护,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提交就能发布、刷新页面内容,操作简单,人人会用。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为建立学科馆员博客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学科馆员可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向读者发布某学科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单元,也可通过查找馆藏资源及时准确地回答读者的提问,更好地与读者沟通。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图书馆博客的发展、壮大,为我们创建基于博客的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3 博客平台在深化高校学科馆员工作中的作用

3.1 利用博客平台可以提升学科馆员整体素质

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对人员素质的高要求。一个合格的学科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对口的学科背景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一定水平的外语知识,同时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检索、整理、加工及整合能力。搭建博客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可增进学科馆员之间以及学科馆员和对口院系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为学科馆员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博客的知识管理功能不断搜索和提炼新信息,积累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和对口院系专业人员互相学习扩展自己的专业面;可以通过个体为中心的链接,形成基于某一主题的交流群体,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看法,取长补短,通过群体间的交流和共享得以相互促进,使学科馆员在信息用户和知识服务活动中形成动态知识服务团队成员的综合化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素质。

博客还可以作为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博客所具备的及时编辑、及时发布、以时间为序进行自动管理等特点,使其有利于学科馆员对个人知识进行归档存储、查询、检索、回顾和反思。通过与他人建立链接,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不但能分享到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学科馆员不是终身制,必须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才能诱发学科馆员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科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学科馆员服务的高质量。通过博客可以及时了解对口院系师生对学科馆员的评价,定期对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优化学科馆员考核管理机制。

3.2 利用博客的超链接知识管理功能可以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网络环境下信息宠杂繁多,博客的惟一性URL指定功能,可使博客空间里相似度较高的信息通过博客内的引用自主地连结在一起。针对馆藏资源有限的问题,学科馆员可利用博客所提供的简单易用的多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对网络中本学科及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鉴别整理和重组,对其内容和来源作简要的提示和评价,并以日志的形式放在博客主页上,将资源的分布情况提供给读者。通过学科馆员和其他读者发表在Blog上的对某一资源的评价,用户很快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可利用外部网站链接等,将专题学习资源汇集到自己的博客中,建立目录式的学科资源数据库,为本学科用户提供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使庞杂的网上信息资源变无序为有序,用户只需登陆该学科馆员的博客网站,即可轻松得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大地节省了在网络中徘徊和搜索的时间。

还可以通过阅读、回帖、评论、链接等形式和同行建立动态联系。利用博客具有的知识过滤及积累功能,学科馆员可以对个人知识进行有序化管理。可以就某一主题的研究或者思考的记录汇总在一起,并将散落在各种网站上同行们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并添加备注,再将各种资料按主题分类的方式进行日志文章的组织和管理,供其他学科馆员共享。

3.3 利用博客平台可以深化学科馆员的对口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可利用博客平台主动与读者接触,把资源和服务送出去,而不是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求助,应该努力深入到对方的空间里去,包括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使学科馆员工作能真正融入到院、系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为其提供专、精、深的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该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收集师生对馆藏建设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图书馆调整馆藏及强化服务的依据。负责对口学科电子资源的试用和评价,负责收集反馈意见,为数据库引进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日志的形式定期发布对口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图书馆利用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等,协助对口学科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等工作。及时宣传图书馆新增加的资源及服务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答读者问题。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有关学科的馆藏电子资源和公共网络资源。

利用博客的知识管理功能,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学科馆员博客系统,鼓励各个学科的学科馆员、本校知名教授和研究生等在该系统中建立博客。这些博客主要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各学科馆员和知名教授关注的研究方向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全校师生可以通过留言与各博主讨论这些学术观点和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这些讨论,逐渐在博主与博客浏览者之间形成学术兴趣小组,也称学术圈。也可以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加入到圈子里来,将他们的探索方式、研究思路、实验方法、学习经验等在博客上公布,与人共享,将零散的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并通过网络进行有序、广泛、深入地传播。

3.4 利用博客平台可以开展网络教学和虚拟用户学习作为一种技术平台,博客不仅简单易用,同时支持插入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也可以提供PowerPoint演示文档、Excel电子表格等的链接下载。所以承担用户教育的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博客发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等。可利用博客的交互功能为对口学科的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对信息的利用能力。

博客可通过引用追踪、回响、留言、评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分享的特点使得它适合作为一种网络学习的工具,学科馆员可以在博客上构建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虚拟学习群。可以让对口院系的师生参与到群体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通过发布张帖、后面跟随评论区就这些问题进行回复或参与讨论,形成基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交流群体,并通过群体间的交流达到共享, 使学习效率和知识结构实现较大的提升和拓展。它所营造的团体氛围是传统教室学习永远无法实现的。

4 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向纵深的一个表现。博客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为学科馆员全方位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间和可能。随着学科馆员工作的不断深入,博客平台必将在实践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开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技术之花。

参考文献

[1]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63-66.

[2]贺利婧,林铁莉.基于博客的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1):26-29.

[3]薛非.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105-107.

[4]刘昌莹,任亚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若干实践与思考[J].情报探索,2006,(5):70-72.

[5]王恒军,沈秀丽.博客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6,(6):36-38.

[6]涂颖哲,钱国富.博客(Blog)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53-56,78.

[7]李娜.浅析学科馆员的工作内涵[J].广东农业科学,2008,(7):174-175.

[8]王秀华,王昭滨.博客与图书馆工作之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3):89-91.

[9]闫英.博客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展望[J].科技信息,2008,(7):277-278.

[10]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28.

[11]朱蓓,王颖.博客(Blog)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6):56-58.

[12]崔海英.知识博客——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新理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5):48-51.

[13]邓菲.博客平台的学习型图书馆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08,(8):48-49.

[14]郝海燕.“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2):190-192.

[15]战立红.基于Blog平台的高校学习型图书馆建设之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8):158-161.

[16]高海峰,任树怀.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4):115-118.

[17]郝晋清,王娟萍.博客(Bolg)在学科馆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7,(9):1348-1352.

[18]程玉梅,贺红菊.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模式——“博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8):49-50,61.

[19]朱明松,雷菊红.浅析利用“博客”完成高校图书馆信息导航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4):91-92.

[20]李青枝.以Blog为平台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网络工作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2):34-38.

[21]俞政.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11-12.

[22]迟春佳.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与开发经济,2008,(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