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

2009-07-13 09:41邹德涛曹勇宏尚金城
现代情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邹德涛 孙 刚 房 岩 赵 妍 曹勇宏 尚金城

〔摘 要〕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由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组成),探讨了循环经济的保障策略,包括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建设生态走廊、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促进绿色招商、倡导绿色生活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保障策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214-03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 for Circular Economy of

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Zou Detao1 Sun Gang1,2Fang Yan2 Zhao Yan3 Cao Yonghong1 Shang Jincheng1

(1.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3.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Using expert consultant method and layer analysis method,an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 for circular economy of 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established,which is composed of aim layer,system layer,and index layer.The security strateties for circular economy are discussed,including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ic technology,building eco-corridor,increasing intensity of soil use,promoting green investment,encouraging green life style.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security strategy;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17次提到循环经济,把它作为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同时也是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3]。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数百亿元的效益[4]。

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2007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GDP)12 695.96亿元、工业增加值9 199.7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14%)、工业总产值(现价)38 426.28亿元、税收收入2 036.77亿元、出口1 780.84亿美元、进口1 527.9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73.21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48%、24.10%、27.28%、29.73%、19.32%、14.18%和17.77%,地区生产总值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高于全国增幅14.02和4.17个百分点。多年来,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一直充当着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先行者角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初步开发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探讨了循环经济的保障策略,有助于对开发区内物质代谢、能量流动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副产品交换、能量梯级利用、废物回收再用、生态技术应用、设施共享等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1 研究区域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CETDZ)座落在长春市区东部,1993年4月4日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5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 819户,其中外资企业达572户,世界500强企业29户,占长春市的63%。区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46.6%,占长春市的12.5%;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7.5%,占长春市的21.4%;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5.1%,占长春市的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5.3%,占长春市的11.8%;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50.6%,占长春市的20.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31.3%,占长春市的42.0%。2001年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际认可的绿色投资区。2006年在商务部对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5位,在中部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1位。2007年在首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称号。尽管开发区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但仍存在环境污染、能耗较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弊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必由之路。

2 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推进,急需对传统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而循环经济是最典型的应用[5]。在充分体现循环经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经济运行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循环经济信息体系,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对开发区进行调控,实现数据管理的集中化和统一化,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为宏观管理及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6]。

结合国际化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纲要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在保证系统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框架。主要有3个方面内容:(1)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2)生产过程中主要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收集和处理;(3)重点领域和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安全状况。具体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图1)。在“循环经济模式”的目标层下,设置5大系统,即生态效益、生态工业特征、生态潜力、环境保护和绿色管理,权重分别为0.26、0.20、0.19、0.18和0.17。在指标层中,含有权重不同的23个指标。系统权重和指标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

3 循环经济保障策略

3.1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包括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优化技术、产业链延长技术、“零”排放技术等,发挥长春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作用和优秀科技人才的优势,提高经开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形成有效的环境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

3.2 建设绿色生态走廊

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形成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空间布局包括绕城高速公路绿化带,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化带,以及城市综合公园、专项公园、居住区公园、街头游园等。

3.3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废弃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的结合。严格控制项目进区的准入条件和动工、竣工期限,严格制订土地利用结构、开发利用强度、投入产出效率等指标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实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3.4 继续促进“绿色招商”

坚持污染源头控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通过建立健全开发建设项目的环保准入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区域功能和行业特点,适度提高环境保护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新建项目,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加强项目审批的规范性、科学性,建立专家咨询网络、完善公众参与渠道。

3.5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模式

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培养绿色消费需求。编写绿色消费行为规则和资源节约公约,规范消费行为,倡导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消费方式。宣传绿色生活模式,鼓励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或带有能效标识的产品,食用绿色和有机食品,少用一次性物品。建立绿色商业服务中心。

4 结 语

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信息体系的建立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相关体系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对不确定性做出充分评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科学、可行的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开始阶段不可能非常完善,需要在生产和实践中不断修改和补充。循环经济信息体系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可操作性是否达到要求,与实施和评价质量的优劣直接相关。此领域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阮平南,边元松.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9):37-40.

[2]季拥政.信息资源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07,27(5):61-63.

[3]孙刚,盛连喜,郭平,等.绿色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2001,20(1):59-62.

[4]李兆前.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4):51-56.

[5]席俊杰,吴中,马淑萍.从传统生产到绿色制造及循环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5,(5):95-99.

[6]慈福义.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与布局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06,(4):28-30.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