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14 09:54龚晖娟
电影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

龚晖娟

[摘要]英语原版电影因其真实性和多模态性,既可以提供真实的语境和地道的语言,又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必将活跃大学英语的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英语语言和文化,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建构主义学习论;英语原版电影;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文声音等并茂的多模态交际手段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多模态时代。

我国当代的大学生都出生在这一多模态时代,受多模态交际手段的影响,这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与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对图像声音的敏感度大大提高,“看”图像“听”声音与“读”文本一样,都成了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博莹曾指出,“看”已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把涵盖多种模态的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正是顺应了大学生的这一改变,使大学英语教学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与认知规律。

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都会参加的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正经历着重大变革。2010年将在全国铺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中会有65%的部分是基于视频材料(另外35%是阅读或基于阅读材料的语法结构题),即让学生观看几段时长为1到5分钟不等的视频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听力理解选择、听写、跟读和写作。这种新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以测试听力为主,在以听力为纲的前提下,测试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正是适应了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理解视频电影的基础上,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

二、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论,从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问世提供了依据。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和维果茨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同时也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让学生根据原版电影所提供的情景,通过协作、会话等多种活动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正是建构主义四大因素的充分体现。

三、英语原版电影作为语言文化学习载体的优势

1真实性

英语学习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对于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去英语国家生活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英语原版电影正好能弥补中国大学生学英语真实语境缺乏的这一不足。由于英语原版电影制作的对象往往都是英语本族语言,因而其所呈现的是一种真实的、未被简化的、正常语速且带有真正方言和俚语的语言。它所提供的社会背景是地道、真实的英语国家的生活场景。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通过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将自身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习得地道的英语。

与此同时,英语原版电影能够真实反映使用英语的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用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和演绎形式,在不经意间为中国学生了解英语文化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使之在习得英语语言的同时也习得英语国家文化。

2多模态性

心理学家Terenchera通过实验证实,人类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而与此同时,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下降到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2%,3天后下降到20%;如果听觉、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能保持6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信息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改善信息的传播效果和识记效果。

由于英语原版电影具有多模态性,集声音、图像、文字(字幕)和动画多种模态于一体,结合不同的通道同时传递信息,有更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吸收电影中的语言信息,积极刺激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充分利用大脑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持久。

四、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安排

教师在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时可以围绕英语电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训练。下面将以《律政俏佳人》(LegaHy Blonde)第一部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堂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有关电影文化背景或者演员的相关英语资料,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英语网站。这样学生既可以先对影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做了阅读训练。

具体到本电影,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搜集美国文化中人们对律师和金发美女的印象和看法以及有关男女演员Matthew Davis和Reese Witherspoon的相关信息,并向学生推荐www.mgm.com和www.nationalblondeday.corn等网站。

2课堂观看

课堂上正式观看影片前可以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或演示收集到的有关影片和演员的资料,同时教师可以通过PPT迅速给学生介绍一下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影片理解的词汇和句型,并提出适当数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影片。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过多地打断或重复,以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看后练习

(1)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观看电影前所提的7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各组长引导组员一起在讨论中加深对电影的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即在合作中共同寻找答案。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各组的英语水平分配不同的讨论任务。

(2)复合式听写。教师在影片中截取3分钟左右的视频,把人物的对白作为学生进行复合式听写的材料,让学

生观看三遍同时填写所缺的单词和短语。

(3)句子跟读。教师可以选取电影中不太长的句子(7到12个单词),隐去图像,让学生听后进行反复的跟读训练,直到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句子中的每个单词为止。让学生跟读的句子最好既有升调又有降调,既有男声又有女声,以便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语调和声音,为适应未来的四、六级机考中的语音跟读部分提前做好准备。

(4)配音练习。在句子跟读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取电影的精彩片段(比如本电影开头男主角和女主角分手的部分),让学生反复观看,同时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然后再放默片,让学生随着默片分组尝试配音。

(5)句子翻译。教师可以选取对白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的练习。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截取部分片段,让学生尝试把其中的中文字幕翻译成英语或者把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

(6)复述电影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复述电影的故事或者复述电影中的某一部分。对于程度稍差的班级,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

(7)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观看电影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然后准备下一次上课时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让学生学会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

(8)写影评。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自己对影片的不同理解或者针对影片的某一部分、某一角色写出一篇影评,这样既可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可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西方电影的欣赏、分析和鉴赏能力。写得好的影评可以放在班级博客或QQ群里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五、结语

与教科书印刷的文字和教师课堂教授使用的语言相比,英语原版电影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既可以提供真实的语境和地道的语言,又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提前做好准备,既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他民族的文化风俗,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英语原版电影必将越来越多地走人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它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英语语言和文化,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