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木桶原理 搞好职工培训

2009-07-28 05:55张殿玺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摘要:文章应用木桶原理对员工的培训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思考与启示。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而生存发展,企业的职工也必须通过培训更新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木桶原理;全员化;最短木板;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18-02

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以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以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职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职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通过分析木桶原理与职工培训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木桶原理可以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两大方面,给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启示。

一、培训对象方面

(一)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的对象应该全员化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职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这一点恐怕还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某些薄弱环节的瓶颈作用就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有不少企业受培训经费所限,只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有的企业则只对阅历较浅的年轻职工进行培训,对资深老职工的培训。这些做法都是与木桶原理相违背的。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极为迅速,对管理人员、经营者、老职工的培训,将使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职工培训的对象应该全员化。近年来,企业培训的对象更进一步从本企业的职工扩展到了与企业相关的非本企业人员,例如合作企业的职工和施工单位等等,以使我们的企业充分展示其效能和优势。

(二)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的重点应是不断找出并加长最短的木板

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要增大木桶的容量,我们可采取两种办法:第一是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第二是只加长最短的木板。相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看出,要增大相同的容量,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要经济得多。有不少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不考虑职工实际水平的参差不齐,其培训过程像学校上课一样,要求统一的模式,采取统一的进度。根据木桶原理,我们知道这样做实质上采取的就是上述第一种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它大大增加了培训投资,但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它没有针对性。更有一些企业将培训视为福利的一种,奖励给表现出色的职工。这样做更是与木桶原理背道而驰,它只是使长木板更长,而短木板则依然短,企业整体实力还是提不高。现在很流行揭短管理,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和发现自己的最短处并及时对症下药使之由短变长,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要想加长最短的木板,首先就要找到它。及时找出最短的木板,对我们的考核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量化考核法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采油工管多少口井,每天的工作程序有多少项,工作达到什么标准,是否按时完成工作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说明在这个环节上比较薄弱,然后对该责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和培训,以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二、培训内容方面

(一)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在内容上应注意将个人智慧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

若把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一岗位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这个部门或岗位上的每个职工就是组成这一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由于每一位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我们完全可以设法让所有短木板向最长的那一块木板看齐,从而有效地避免木桶原理的负作用,增大木桶的容量。

很多企业一提到职工培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外部寻求培训资源,而不是从内部开发培训资源。实际上,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岗位上必有一个工作能力最强的能人,作为最强者的这些能人必有其独特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企业应注意对这些能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成为非常切合其所在部门和岗位实际的宝贵的培训资源。然后,通过对职工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把已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的培训内容,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职工,让他们都按照制度和手册所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工作,从而使一个能人的智慧和能力,迅速转化为该部门或岗位全体职工统一的、一致的行为。牛顿曾说,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我们则是要通过严格职工培训,让每个职工都站在企业能人的肩膀上。这样,便可有效地避免因职工个人工作能力的差异而影响整个部门或岗位的工作绩效,即可有效地避免因木桶原理的负作用而影响整个木桶容量的提高。

(二)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

大多数企业的职工培训特别讲究实效和收益,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让职工适应其当前岗位工作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生产线上工人的技术培训。

如果将每一位职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名职工所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而该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该名职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某个具体的职工来说,除非岗位知识和技能是他的薄弱环节(例如新入厂人员),否则单纯的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该名职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许多棋手在暂时告别棋坛一段时期后重回棋坛,水平往往突飞猛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暂别棋坛的那段时间里,棋技以外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得到了提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在棋外”。另外,现代社会是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要求职工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还要求职工掌握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职工才能在现代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职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例如,现在国外比较提倡并盛行自我提高性培训,其学习内容不一定同目前的岗位工作相一致,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这种自主性选择的业余学习,同样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和指导。

(三)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应注意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一。一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让人站在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高度看问题,十分有利于活跃、丰富和完善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人的见识水平,增强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人文素养作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渗透于人的内心之中,把人与动物、机器区别开来,使人抵得住一些不正当的物质、功利的诱惑。如此,你就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和尽自己的所能来造福企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相反,一个人如果人文素养欠缺,就难以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集体、认识社会,就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难以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尤其难以形成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养成对人类、对民族、对企业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我们若把每一位职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名职工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木桶底则是该名职工的人文素养。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还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体崩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人文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职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前述的种种培训内容,都是用来修补我们的桶身的,可由于我国文理分科以及应试教育的缺陷,经我国教育体制培训出来的大多数人的桶底是薄弱的。传统学历教育没有给我们造就一个好的桶底,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在企业职工培训时补上这一课。

总之,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而生存发展,而企业的职工也必须通过培训更新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作者简介:张殿玺(1951- ),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