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

2009-07-28 05:55张冠璐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电视

摘要:实证分析表明,电视能够引导农民政治心理重构和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推动农民政治参与和彰显政府的政治行为文明,加强农村民主监督和促进村务公开,形成村务决策的民主底蕴。同时,电视在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负效应,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电视;政治民主化;农民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48-02

电视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发展机会,为民主权利的扩大和拥有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政治面貌。考察电视对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功能及其负效应,是寻求媒介与政治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并且在二者之间建立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机制的重要依据。基于对笔者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本文以湖南农民为对象进行分析,主要数据和案例均来源于湖南省内的问卷和走访调查。

一、电视对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正功能分析

(一)电视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

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媒介信息接收与发布主要是通过电视这个渠道,并且电视占有绝对优势。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乡政府和村委会相关人员反映,我们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农民获得政治信息的途径比较有限,并缺乏及时有效的政治沟通渠道,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层次较低,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因此相比之下,电视的立体信息传播及其所包含的直观形象思维更易为农民接受和理解,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湖南卫视的相关栏目网罗的观众就比当地所有日报、晚报的读者加起来还要多。

电视媒介为农民政治心理重构和民主意识的发展提供“催化剂”。随着ENG的普及和通讯卫星传播,使电视新闻异军突,已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成为观众最多,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越来越多的女性电视形象,也使得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农民中普及开来。

(二)电视有利于推动农民的政治参与

电视为农民发表意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电视媒介成为社会民生民意的传声筒。在2008年湖南省村民民主选举期间,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对许多地区的村民自治选举进了新闻监督式和法律评论式的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唤醒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调查显示,有941份问卷(占有效问卷的85%)认为“从电视上及时地看到国家政策和时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获得很多现代信息,提高了政治觉悟”;有895份问卷(占有效问卷的80%)认为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可了电视所宣传的各种价值观念,并一定程度地模仿或效仿其所宣传的某些具体政治行为。

(三)电视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监督

电视加强农村民主监督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上。舆论监督指的是群众言论、议论的监督和督促,它的主导功能是通过众人议论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行批评揭露,实施群众性的监察督促,以提供行为的借鉴和参考。新闻舆论监督是影响最广泛,作用最直接的形式。农民作为利益主体需要借助特定的组织体系和最优的媒体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于是,通过比较自身环境,发现电视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四)电视有利于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

在湖南省部分地区,电视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营造舆论支持环境,激发村干部主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电视媒介赋予超级信号的某种意义,通过宣传现代政治民主意识,解释既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劝告和说服村干部转变观念、最快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全体村民在民主沟通和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相应的村务决策,从而促进村务决策的民主化。

二、电视对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负效应

(一)电视普及可能损害融洽的村落政治沟通和人际关系

电视节目是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刺激于受众的多种感觉器官。一些超现实的、通俗的大众电视文化正好迎合了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群体的农民群体的消遣欲。有些一味提供娱乐消遣的电视节目,使农民原意逃避现实世界,不能积极地参与体制内的政治沟通和社会实践,就连原本同一村落的人们之间都易产生冷漠和隔膜等。笔者认为,在信息闭塞、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群体中,由电视带来外面精彩世界和暴力犯罪等需要抽象辨证理解的刺激性镜头,无疑会损害原本融洽的村落政治沟通和人际关系,降低乡村传统的伦理约束力,这将有可能诱发农民的政治不合作和政治抵抗行为,影响农民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电视节目的商业逐利性导致农民政治认知的混乱性

电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视台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实行商业化运作。正如Clifford Christians等所说的那样,“大众传播成为庞大商业团体中的一员以来,也就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压力”。电视节目的这种商业逐利可能导致农民政治认知的混乱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44份问卷(占有效问卷的22%)反映部分电视宣传和报道言过其实,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有112位调查者对象认为“对同一事件或人物各电视节目评价不一,不知听谁的”。

(三)电视信息的被误解影响部分农村的政治稳定

由于电视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受传播技术的客观限制,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只可能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信息的不完整性可能导致政治信息被蒙蔽。因此,客观局限性和与真实政治生活的分离性成为电视媒介在推动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阻力。政治民主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因而电视信息的被误解可能阻碍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应对电视传播负效应的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规范国家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

农民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国家政治信息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来自电视,而我国目前电视传播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法律保障,主要表现在外部的法律评价体系量化不够,对相对问题的解决过于弹性、无法可依上。为此,电视的发展必须走法治道路。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从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的各自特点和内在关系看,笔者建议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时,制定一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播法》,以提供和规范电视传播的发展空间,保护电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利,促进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缺乏政治信息的农村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步伐,保障我国电视事业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更加有效地发挥喉舌作用。

(二)推行电视改革的同时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

国家政治民主环境和卫星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电视事业的改革不断向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这种民主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比较贫乏,人们生活依旧贫困,对电视宣传的一些先进文明可能产生误解,甚至歪曲地理解。为此,对社会注意初级阶段的电视改革来说,既不能操之过急,又要成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三)培养和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通常来说,电视从业人员既是电视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审查者。从业人员对电视素材的取舍和价值判断,对传播时间和频率的介入与把握,都将直接影响观众对各种信息的认知与理解。我国电视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高低不一,良莠不齐。他们主观认识所产生的偏差或维护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等的狭义立场,都有可能造成我国电视事业的不健康发展。如何将瞬息万变的信息传递给不特定的、意识形态不一的观众和宣传现在民主文明理念,电视传播伦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明确对电视从业人员职务和权能的限制标准,培养和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王浦劬.政治学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美]Clifford Christians.媒体伦理学:案例与管理论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美)隆·莱博,葛忠明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张冠璐,女,深圳大学2006级新闻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电视
增强现实技术原理及其在电视中的应用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