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2009-07-28 05:55李德勇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内部审计

李德勇

摘要:文章阐述了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财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62-02

2005年3月以来,铁路多元经营企业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调整组织结构,建立资产监管体系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一批规模化、专业化较强的多元经营企业(集团)已初露峥嵘,实现了由分散多头管理向资产管理、系统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行使出资者管理职能的转变;实现了由过去的管理重叠向集中管理的转变。这些深刻的变化,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开展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加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实施“经营业绩”和“财务收支”等审计项目来确定和评价企业第一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为作出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决策提供基础分析依据和相关资料,防止企业为宣染和粉饰本企业经营业绩,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而与企业管理层目标相背离。

2.加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较好预防和降低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在步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同时,难免会遇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风险考验,这些都会使企业的日常监督、控制难以有效掌控,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就会使得一些高风险业务产生的巨额损失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制止。

3.加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经营管理漏洞。通过审计稽查,可以对企业执行国家、路局有关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核实和评价,帮助企业制定和补充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发挥自我约束机制,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减少和杜绝一些不合法、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4.加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代表管理层对下属各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进行独立客观的确认和评定,确定是否实现了令人满意的经营结果,避免企业的自我评价所缺乏的客观和公正。同时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也是确认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运营质量,防范资金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

必要手段。

二、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企业领导对建立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是应主管部门要求,为了应付上级而设立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则为了“上等级”、“装门面”,致使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片面地理解内部审计是对企业法人进行监控,人为地形成一种与企业对立的关系,使得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敬而远之,谈“审”色变,完全认识不到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好管家”、“好帮手”的作用。

2.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从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目前内审部门的设置来看,有的内部审计并入会计部门,由会计人员兼任,直接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同时因受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牵制,审核和评价结果都会不尽人意,内部审计根本起不了作用。而且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受本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工资、其他福利等方面的利益,均受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顾虑。在不符合经营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3.审计业务欠规范。审计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在执行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文书撰写、审计人员操作欠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只能肤浅的查证问题,对隐藏背后的实质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运用的审计手段也相对落后,停留在手工审计的层面上较多,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能力明显不足,使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

4.人员素质不高。从目前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绝大部分是由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上转过来,头脑中会计数量化的概念较重,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很薄弱。一方面是内审部门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财务审计人员对会计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对经营管理领域则了解甚少;工程审计人员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对其他专业则很少涉足,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很少;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对国家法规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项目作业流程不熟悉,对管理上不完善、不健全的环节把握不住,加上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储备不足,审计经验有限,又无审计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等纪律约束的认识不清等等都限制或制约了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发挥。

三、解决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摆正内审机构位置。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铁路审计工作规定》,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与审计范围、审计工作质量相适应的、具备相应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同时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

2.独立客观,提高内审部门权威性。从日常的审计实践来看,内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审计工作就越容易开展。目前国内外企业内审机构设置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在公司(集团)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对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二是在公司(集团)总经理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在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总经理负责;三是在公司(集团)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机构设置独立审计部门,在业务上受审计委员会指导,实行“双报告制”。目前,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审机构一般实行“双报告制”。可以说这种审计模式又进一步提升了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审计部门权威性,用领导的话将就是对多元经营企业实行“体外审计”,比较而言,该种审计模式相对独立性较强。

3.转变方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应将重心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应从单一的审计监督向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转变。向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经济效益审计为努力方向的职能转变和深化,逐渐摆脱传统的“查错纠弊”审计方式,向更高层次的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在审计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要前移审计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并围绕多元经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审计中应实施严格的审计质量考核制度,推行“主审负责制”,对整个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应建立一套自我约束、层层把关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过错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及领导的连带责任,即谁的过错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在对所属专业集团公司的行业特点和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规范核算,挤掉收入、利润的“水份”,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水平,使多经企业步入健康、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对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服务和帮助多经企业的目的。

4.积极培养,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素质包括: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即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敬业精神以及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廉政准则和职业道德,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针对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和人员较少的现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时刻树立审计创新理念,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审计责任约束机制,以高度的审计责任感,勤政务实工作作风,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二是要加强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生产、经营、管理、经济、财务、金融和审计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同时要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锤炼,上升为理论知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三是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引进审计急需的专业人才,广泛的吸收新鲜血液,弥补审计人力资源不足,强化审计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把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内部审计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财务服务研究
浅论餐饮企业应着力抓好财务信息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