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名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

2009-07-28 05:55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 炜

摘要:对于文化名城的保护往往是有形的保护多,无形的保护少,或者说文物点保护的多,留存着许多能见证历史的老街巷、老建筑,而具有文化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少。文章认为,文化名城保护的则重点应放在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上。

关键词: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风貌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116-02

对于文化名城的保护往往是有形的保护多,无形的保护少,或者说文物点保护的多,留存着许多能见证历史的老街巷、老建筑而具有文化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少。其实,文化名城与非历史文化名城与非历史文化名城都有文物点的保护问题,文化名城除了有较多的文保单位外,文化名城保护的侧重点在哪点呢?笔者认为,文化名城保护的侧重点应放在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上。

文化名城往往是某个地域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心城市,并“作为灵感及文化间交流的源泉”,福射着一个区域。如,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之一,运河线上四大名城“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以其独特殊性持位,连续书写历史与文化的奇迹,保存着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史渊源,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许多人文景观,特别是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形制在民众生活中仍有鲜活表现。如,戏剧方面:淮安有淮剧、扬州有扬剧,苏州有苏州评弹,杭州有越剧;饮食文化方面:淮安、扬州产生了淮扬菜糸,苏州产生了苏菜,杭州产生了越菜;人文方面:有韩信、梁红玉、吴承恩、史可法、鉴真等等;这些方面都不是偶然,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风貌的,而且,更重要的恐怕是后者。

早在20世纪60年代,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就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其保护内容写进了国际历史保护宪章。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与特征的建议》就指出,文化遗产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典型自然环境的自然、乡村及城市景观和遗址有任何部分。其中不一定要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其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手工艺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上的认同感。”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形态,它们不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依存,口头与行为、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风貌的内涵和文化表现,这应成为国家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中,要用科学完整的文化生活理念来指导这些工作,要从民众生活出发,贯彻整体性原则,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保护转变。

其一,要注重保护文化生活的延续性。首先要从文化地理的视野中观察城市的来龙去脉,把握并持续城市所植的文化。一些国外学者认为,风貌保护的目就是维糸和加强居民之间以及与他们生活的城镇环境的情感纽带,“保存、保护历史环境就是保存、保护从古至今的人际关糸。”历史风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介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如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非物质文化传统节日,本身又是我们生活样式,首先要立足并恢复它生活的本色。我们并不要求这些原封不动,而是营造一个有力、有活力的环境。

其二,要注重保护生活场所特征的待续性。文化风貌保护中应当尽可能保留场所的标志性特征。但是这种文化上的特征同样需要空间和形态去表达,才能充满历史的感染力。如,在大运河担当运输主要通道的年代,处于大运河中的淮安成为潢运指挥中心和淮盐集散中心,繁华一时,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誉。而地处运河未口处的淮安河下古镇,是清朝乾隆下江南的居所,是淮盐的集散地,清石铺地,连绵数理,且吴承恩故居、新安小学旧址、枚算故里、肖家湖、抗倭英雄、状元沈坤故居等历史历史遗存散落其中,民间古风尚存,如何保护原真地历风值得思考,绝不能“三间房子,一个框子,转来转去都一样。”要突出风整体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淮剧、淮扬菜、剪纸、梨膏糖、民俗生态场,更值得重视。这些音乐、服饰、语言、食、住等观念性的东西是打在人们心灵上的东西,渗透到有的灵魂深处的东西。

其三,要注重碎片遗存的整体保护。笔者认为,缺乏文化整体性的理念,人为地把它撕裂开来,单独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一种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形式上实现了保护,实际上却破坏了文化固有的整体风和遗产的价值。作为一种物化形态,木雕常见民居的桌、椅、门、窗、梁、檐、斗拱等物件的构架。它们本身与民众生活方方面面连在一起,是民众和传统宫室的门庭、石础等建筑构件。一些部门和专家在破损的旧建筑中把它们收集起来展示,不失为一个抢救性的保护开发,然而有条件的可进行连片保护、开发和利用,吃、穿、住、行,即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原真性的生态保护。

其四,要注重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既有精细复杂的艺术形式,也包括世代传承的生产生活的艺术技巧,它的存在、延续和发展,是文化遗产重要内容。它分为两类: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传统表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和传统工艺技能如陶瓷、染织、漆器、金属加工等工艺美术。其中第二类也可称之为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包括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内容。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是开国第一宴,文化底蕴非常非常深厚,风味兼具南北。其中,平桥豆腐、钦工肉圆、天妃莆菜、文楼汤包,是淮扬菜的经典,《清类钞》录有全国五大名筵,淮安的全鳝席、全国独占其二。古楼茶馓还荣获1905年巴拿马世界展览金奖。如何对待这类生产生活技艺秘诀,如何传存,国家、地方应给予技艺人一定补助,鼓励他们多招徒弟,使这些文化遗产,具有一定连续性。

保护文化名城的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保护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文化遗产历史风貌是传统的,对它的保护要坚持原真性,但要融入现代意识,以现代的展示手段、现代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开发。

作者简介:华炜,男,供职于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建筑工程管理局。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